郭海橋
摘 要 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習,學好語文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高效的傳授語文知識,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語文課堂教學取得實效,從而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服務學生。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39-02
目前,不少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還存在“工作量大,教師累,學生苦,負擔重,效率低”的現象,然而初中語文的課時較少,社會對語文教學的期望和要求卻越來越高,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矛盾。那么,我們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切實做到學生負擔輕、老師效率高、教學效果好呢?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語文教學的思考,供大家參考、指正。
一、引導學生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還小,不知道如何去學習語文,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會認為語文不是很重要的科目,所以對它也不會有濃厚的興趣。設置情境,調動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學中必須進行的第一步工作。如果每次都是簡單的學書上的內容,就書論書,天長日久,學生便會感到乏味,也意味著教學的失敗。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從何談起呢?學生的能力又從何培養呢?如果不再是老一套的就書論書,而是老師聯系現實,提出要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語文學習具有新鮮性,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使他們有一種愿望,能主動地去熟悉課文,學習效果一定會好。
二、營造和諧氛圍
身為教師,應該盡快轉變角色,走下圣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想方設法為學生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系。同時,作為教書育人的領軍人,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因為學習是促進知識更新,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三、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師生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的是輕松、自由,而不是壓抑、緊張和自卑,順理成章學生就會成為交流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更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引導學生總結一些有規律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執行多維教學目標
(1)德育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同與應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課木內容進行深淺適度的引申和發散教育,通過課文中的典故聯想到相關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進行升華,完成德育之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內容。由于該目標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測量性,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中,要結合課文內容,輔以課外讀物,通過現代教學媒介,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教與學的交互性,并注意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團隊教育
在社會生活中,團隊意識作為一種協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要體現團隊精神的培養,除了借助語文課文內容灌輸相關理念外,教師更要注重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比如分組辯論等具體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但是,無論教學目標如何多元化,這些目標在實踐中都應該有機聯系在一起,不能簡單地分解目標,孤立地進行單一目標的執行。在教學目標執行過程中,要注意建立詳細的教學反思檔案,記錄在各階段、各目標實施過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創新等。
五、增加語言積累
語言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在于積累。語言文字的積累是學好語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進課堂時讓學生齊讀或齊背古詩詞,每周一篇。內容是附錄中的古詩詞及師生推薦的優秀詩作。通過這一環節,毋需其它時間,學生就可以把該背的古詩詞背得滾瓜爛熟。在黑板上分出固定區域設立名人名言專欄,由學生根據學號輪流上來寫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把他們推薦給大家。在平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做好摘記。廣泛閱讀更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提高閱讀的效率,老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在讀物的選擇、閱讀的方法等方面進行指導,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作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做好抽查督促工作。幫助學生增加語言的積累,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