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48-02
“自然小班化”是指在城市化進程中,因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而出現的農村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每個教學班出現不到20個學生的狀況。“語文分層指導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現有的語文知識能力水平、性格習慣、家庭環境和潛力意向等因素,在教師心目中把學生分成好、中、差三組,實施相應的教學指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實施策略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措施、機制的總和,它可以確保操作要領的有效展開和運作。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統分結合的教學機制
“統”與“分”,亦即集體教學與小組、個別教學的協調,是分層施教的主要操作機制。其基本環節是統合——分層——統合。
統合:教學起始階段的集體同授,主要目的是營造群體學習心理氛圍和為后續的分層學習作準備,該階段特別注意對分層學習進行方法上的示范和思路上的啟發。其方式有:
A.導入。通過復習舊知、鋪墊、背景介紹、激趣設疑、呈示目標等方式,創設閱讀情境,導入一堂課的主體內容的學習。
B.示范。通過導讀課文中的某一片斷,使學生經歷一段閱讀過程,在感性體驗的基礎進行方法和思路的提示。
分層:這一階段是學習新課文的主要階段,采用分層學習的方法。低層或中低層學生繼續由教師領學,而高層或中高層學生開始自學。自學的適用條件是:A.具體學習準備充分且教材難度不大;B.教材各部分之間的結構(或題材)類似,思路明顯;C.有先前的學法指導和示范;D.有較為具體的自學提綱;E.有相配套的ACI課件的支持。分層教學階段對教學控制的要求相當高,即:A.在時間上,自學與領學的結束要基本同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網絡加以控制;B.在內容上,自學與領學的結束處,正是后繼教學的邏輯起點;C.教師要通過網絡加強紀律約束,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統合:這一階段是在分層教學基礎上的集體同授。該階段的教學方式一般有:
A.反饋。通過提問自學提綱中兩組交叉的學習要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尤其是自學組的學習效果。
B.提高。即由自學組的學生回答提綱中較高要求的思考題,教師給予適當的講評,使領學組的學生也有所啟發和幫助。
C.互評。提出問題共同討論時,由各組學生分別對對方的發言進行評論,交流各自的見解,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D.整理。教師通過講評小結,提示重點、難點,梳理知識,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從而使分組學習的結果得到整理。
E.回授。在統合反饋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教師應組織補救教學,回授糾正。
統分結合的操作具有多種變式。可以是一輪統分式,即統—分—統;可以是兩輪統分式,即統—分—統—分—統;也可以是輪換統分式,即A組自學B組領學——A組領學B組自學——A、B同授,等等。變式的確定取決于教材特點、具體教學需要以及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
二、分類問答的教學策略
示范性問答:其對象指向是高層學生,目的指向則是低層學生。期望通過高層學生的回答,為低層學生提供示范。
模仿性問答:其對象指向是中低層學生,其目的指向是要求他們復述再現教師講解或學生的示范回答,通過模仿掌握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
激發性問答: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讓中低層學生來嘗試回答,利用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給高層學生提供智力刺激,激發他們進一步思考;把問題解決得更完善,而高層學生的回答,又可以促使中低層學生進行反思,糾正認知錯誤。
檢驗性答問:主要是檢查各層次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分層目標提出不同難度、不同要求的問題,了解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為補救教學、回授糾正提供依據。
三、利用多媒體策略
①能有效避免由于分層而帶來的語言干擾。這是傳統教學難以做到的。有了多媒體教學網絡的支持,領學組的網上問答和咨詢成為現實,從而避免了與自學組的相互干擾,這就為切實保證分層指導教學質量和效率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②能有效保證異步訓練分類指導的教學進程。有了多媒體教學網絡的支持,針對各層次學生編制的內含自學提綱和自學提示的CAI課件可以發送到各學生機上,每位學生在CAI課件的幫助下可以有效進行不同層次的閱讀訓練,這是建構以“學”為中心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
③能有效促成分層指導教學效果的反饋與回授。這是傳統教學在課堂上較難做到的。有了多媒體教學網絡的支持,高效率地監控學生的閱讀過程、掌握學習情況、典型評議學生的思考結果成為可能。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教師得到回授,還可以借助CAI課件得到矯治,這就可以從根本上保證分層教學效果的反饋與回授。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