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摘 要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該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筆者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089-02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而創新是時代的呼喚,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范疇。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一、激發學生情感智慧
過去的語文教學忽視了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不符合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性質。教學過程不但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的過程,還應該是老師與學生煥發生命光彩,作為生命延續的一個過程。在語文課堂上,除了掌握和培養扎實的語文知識、能力外,還應有對文學作品所帶來的情感的體驗,師生、生生間思想的溝通和交流,涉獵語文之外的知識以厚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語文課堂,在關注學生語文聽說讀寫等基本功的同時,也應該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情感智慧的課堂,應該是一個能開拓學生觀察視野的課堂,應該是一個能夠讓學生體驗社會角色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歷練交往本領的課堂。
二、促使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注重課型的創新,其目的是探索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切實可行的課型。找準教材與教學實踐的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在課堂上按學生的興趣自由組合成學習組,允許學生下位、走動,但課堂活而不亂,讓學生相對自由、自主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學習。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枯燥乏味變得形象生動,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創新。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善于創造課堂良好的氣氛,是教學藝術性的一種突出表現。教師對自己要求嚴格,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敢于自我批評;教師對學生態度和藹,作風民主,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能給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人人爭先發言,敢于爭辯,從而能形成活躍的學習氣氛。教學節奏,指課堂上教學中各個環節內容及其安排和銜接所形成的“節拍”。緊湊的教學節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安排合理的教學節奏。
四、創建教學模式,誘發學生參與
1.教師要徹底改變教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誘發學生積極參與,使課堂教學成為教與學的多項交流過程。①教師要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出使學生容易接受并感興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②提問要有新穎性和多面性,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不要急于說出答案,需展開討論,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統一的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勤于提問,變傳統的“一言堂”為學生自主發揮創造機會。
2.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尤其要重視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訓練。發散性表現為對一個問題能從多種角度,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從多方面提出新假設或尋求各種可能的正確答案。發散思維可使學生拓寬思維領域,開闊眼界,追尋不同事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存在的聯系,調動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獲取眾多有利信息,開放性地提出多種解決方法、設想、途徑或答案;使學生善于調動知識儲備,靈活轉換視角,跳出常規套路,獲得超越構思,求得與眾不同的新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觀念,表現自我的獨創意識;使學生善于朝著人們思維習慣相反的方向思考,開辟新的領域,發現新的問題,以表現自己對已有認識、已有結論的超越。為搞好發散思維訓練,教師就得樹立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正確的指導思想確立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則應運而生。
五、加強學法指導,形成創新思維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想學,要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為大膽質疑,認真鼓勵,積極引導,培養好學生的創新精神。
2.變“任務學習”為“發展學習”。許多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不愿更深地探索未知領域,因而學生的潛能被埋沒了,結果培養出了許多知識程度相當、各門功課水平類似的學生,他們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興趣和特長,將來極少能有創造性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經常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小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
3.變“書本學習”為“實踐學習”。事實證明,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不僅學得快,而且有利于創新。在實踐中學生易于遇到新困難和產生新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
六、注重課外閱讀,發展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陣地,但不是唯一陣地。增加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必要的補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學生課內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向課外延伸遷移運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課外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發展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如可以通過閱讀在學生間開展演講會、辯論賽、讀書報告會等,可以創辦文學社,可以開展個人或集體采訪、調查,還可以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試驗和制作中去大膽創新等。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