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79-01
從學科特點來看,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如候鳥遷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轉基因食品,赤潮現象,傳染病的流行,植物落葉,種子萌發,癌癥,食品發霉等都是學生比較熟悉或者感興趣的現象,與其生活密切相關。將這些生活片段恰當地引入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通過實驗,聯系生活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學現象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生物體的結構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通過實驗才能總結出來。“為此,教師可以借用實驗教學的特殊作用,幫助學生搭建連接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的橋梁,使生活知識源源不斷地流入到課堂學習中,實現課堂學習的生活化。”[6]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充分利用教科書中已經具有的實驗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采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感受與驗證生命活動的真實性。例如,在學習《消化與吸收》時,教科書安排了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而饅頭是我國北方的主食之一,孩子從小就接觸。但是,他們對于司空見慣的問題可能從未從生物學角度來考慮,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饅頭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關?②牙齒、舌和唾液的作用,有哪些區別和聯系?③哪個試管內的淀粉發生了變化?④口腔中有哪些物質使淀粉的性質發生了改變?
二、通過描述,走進生活
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例如,當講到《消化和吸收》一節時,對于消化道功能這部分內容,可以利用西瓜籽在身體內的游歷進行描述:“當我們不小心將西瓜籽咽到肚子里的時候,這個西瓜籽在消化系統內開始了它的歷險。它首先遇到像軋鋼機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點兒將它壓的粉身碎骨;剛躲過一劫,又遇到‘酸雨;后來它鉆進了一條又長又長窄的迷宮,它在這里走了很久,身邊的許多物質都神秘的消失了;走出迷宮,它又差點鉆進了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不知怎么,它與一些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在人們上廁所時,離開了人體。”學生在輕松快樂中理解了消化道各個器官的作用。
三、借助媒體,再現生活
用課件呈現教科書中的相關知識,增加教科書內容的生活氣息和直觀性,使學生更容易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血液循環、膈肌與呼吸的關系、尿的形成、近視與遠視、細胞的分裂、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等知識比較抽象,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模擬。利用flash等軟件制作動畫,形象直觀地呈現相應的知識點,將抽象內容感性化,難點內容直觀化。例如,在講血液循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用flash模擬出血液循環過程:(1)血液循環的全部過程:一個紅細胞依次經過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所到達之處呈現相應的文字,并用紅細胞顏色變化表明血液循環中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變化。(2)血液循環的體循環和肺循環。(3)全身毛細血管和組織細胞、肺部毛細血管和肺泡發生的氣體交換過程。
四、課前預習,感知生活
當涉及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預習題。例如,在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食品保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食品的保存方法。在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或提前詢問家長,從而調查自己從小到大得過哪些疾病、接種過哪些種類的疫苗。在學習《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時,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關于生命起源的學說及正、反兩方面的證據;在學習《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時,可以讓學生查找我國瀕危動植物的種類和現狀。在材料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拉近教科書與學生、教科書與生活的距離。
在我們的生物課堂中,處處充滿著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學到實用的生物知識,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墊定一個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