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陽
摘 要:迄今為止,國內外很多相關學者都在關注聾啞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了解這些特殊人群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找到解決聾啞兒童心理發展不健康問題。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尋找突破點。視覺可以說是聾啞兒童與這個世界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抓住這一特殊性,希望通過本文對色彩的研究和運用,促進聾啞兒童心理發展走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目前,國內對于色彩在聾啞建筑空間的應用的研究較少,幾乎是空白。但通過大量關于色彩的研究內容我們可以看到,色彩對人的心理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具有帶動和引導的作用。本文在色彩理論的基礎上,對色彩與聾啞兒童的心理導向性進行研究,總結色彩在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聾啞兒童;色彩;心理;聾啞學校;建筑空間
色彩作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我們的空間環境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們隨處可見的繽紛世界中不自覺受到色彩的影響。聾啞兒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在情緒、情感以及信仰等方面和常人相比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偏差。有相應的色彩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心理環境受到色彩的沖擊,可能會使我們的感官、肢體、思維等都發生變化,其實這就是人們面對著不同色彩,機體發生的相應的反應。由此可以看到,色彩對聾啞兒童心理發展確實可以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色彩心理學理論的研究,探索色彩心理學對聾啞兒童心理的積極作用,以達到引導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1 聾啞兒童心理發展特征
與正常的兒童相比,聾啞兒童由于聽力受到損失,導致了語言能力最終也喪失,屬于社會特殊人群。據中國內地1987年底的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1~18歲聾啞人群占調查同齡總人數的0.4%。[1]這是一個相當大的人群,面對這一類特殊人群,國內外學者對他們的認知、智力、人格發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聾啞兒童的心理發展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最終總結出聾啞兒童的基本心理發展特征。
1.1 聾啞兒童認知能力的分析
聽覺是人們從周圍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與正常的孩子們相比,聽力殘疾的兒童就失去了一個認知世界的要素,因而影響了其心理的正常發展。大量研究表明:在眾多認知能力要素中,對兒童自身認知能力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發展能力。據國內張雪嬌的研究表明:聾啞兒童的社會能力明顯低于正常兒童,突出表現在運動、社交、參加集體活動等方面。[2]
1.2 聾啞兒童的人格發展
人格可以說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來說,人格首先出現在兒童時期,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會基本定性,這一時期可以稱之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形成以后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將持續終生。與正常兒童相比,聾啞孩子的人格發展會遇到更多的嚴峻問題,從而給他們的人格形成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就此,Levine對西方學者關于兒童人格發展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那些具有聽覺障礙的兒童,他們的人格特征基本表現為固執性,也就是說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我的控制能力、具有沖動性、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易受他人的情緒影響等。[3]
由上可知,聾啞兒童在認知和人格發展等很多方面與常人相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的健康引導是我們每一位相關學者的責任和義務。
2 色彩心理學研究
隨著學者們對自然科學以及心理學等學科的不斷深入研究,色彩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領域逐漸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目前,關于色彩心理學的研究在學者們的努力下已經逐漸形成穩定的理論。關于色彩心理學的內容,它主要指的是人們以色彩為導向,面對不同的色彩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感覺,以此來研究不同的色彩帶給人們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人們看到某種色彩,就會想到一些具體的事物或者某種與之相對應的感情:看到紅色很容易使人想到熱烈、美麗、吉祥、活潑、急躁。在所有的顏色中,紅色最富有刺激性,接觸紅色過多會使人感到身心受壓,筋疲力盡;看到橙色則想到橙子、秋天等,同時會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使人們感到心情愉悅,促進消化;綠色是森林里的主色調,使人感到富有生氣,多用來形容青春活力的少年以及健康的身體;橄欖綠多是和平、公正、謙遜的象征;藍色,其本身來源于碧藍的大海,因此抽象之后就很容易讓人們感受到冷靜、遠大和悠久。它主要可用來緩解緊張情緒,對頭痛、失眠等癥狀都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有助于調整情緒的平衡,使人感到幽雅、寧靜。但它由于給人們感覺太過幽冷,如果大量使用也比較容易產生消極的效果,容易激起抑郁、貧寒、冷淡等感情。同時,人們根據色彩的冷暖、明度、純度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錯覺。例如,同樣的黃色在藍色和橙色的背景下會給人不同的效果。色彩本身屬于物理現象,但人們卻能感受到色彩內在的感情,在聾啞兒童的活動空間中正確地運用色彩,就會對營造更美好的活動空間以及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3 色彩療法在聾啞建筑空間中的應用
3.1 色彩療法在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運用的可行性
聾啞兒童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整個學校空間中度過的,整個空間可以簡單地分為學習空間、生活空間、游戲空間、服務空間等。本文希望運用色彩療法,利用色彩在聾啞建筑空間中運用,能夠對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歌德曾說,色彩對于人的心靈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它能夠刺激人的感覺機能,喚起那些令人激動、痛苦或快樂的情緒。隨著人們對色彩心理學研究的逐漸深入,在臨床醫學、室內設計、心理治療中引入了色彩療法,并取得了相當的成效。[4]在整個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采用配色設計中色彩的搭配,根據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況,與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進行合理組合。
3.2 色彩心理學在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的運用
在聾啞學校空間環境中,根據聾啞兒童的心理特質對其房間進行色彩安排會產生很大的實用意義,我們可以通過色彩對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影響對其進行心理引導和矯正。對此專門做了實驗:讓兩個人分別待在藍色和紅色的實驗屋內,讓他們自己感受時間到一個小時以后出來,結果紅色房間的人30分鐘后就出來了,而在藍色房間的人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沒出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和藍色和紅色所給人的刺激是分不開的。紅色容易使人感到興奮和激動,而藍色正好相反,可以讓人激動的情緒得到緩解從而達到穩定的狀態。有現代研究表明:處在不一樣的色彩空間里,人們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因此,如果在聾啞學校用不同的色彩來進行裝扮環境,會對孩子的心理變化產生相應的影響。例如,針對情緒容易暴躁的兒童多采用藍色、綠色等穩定性較強的色彩使情緒穩定,而針對有抑郁癥的兒童采用紅色、橙色等色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的作用。第二,根據在不同色彩空間環境中人們的心理會產生變化這一現象,根據聾啞兒童心理發展的具體情況,利用心理療法使聾啞兒童的身心能夠擺脫抑郁、自卑等心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愉悅。而目前聾啞學校建筑空間環境的色彩相對比較單調,多運用白色的墻漆、單一的燈光以及簡單樸素的裝飾物來進行裝扮。這些過于簡單的色彩會使聾啞兒童的心情更加孤僻,極大地局限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如果我們通過對色彩的合理搭配對聾啞學校進行重新改造,那么將給兒童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發展帶來新天地。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根據聾啞學校各個空間的功能采用不同的色彩,如在學習空間采用穩定性較強的顏色——綠色或橙色的立面搭配彩色的塑膠地板,緩解緊張氛圍;在游戲環境中采用黃色與粉色搭配活躍氛圍,在需要注意的場所涂上純度較高的黃色,以喚起兒童們的警覺;同時,也可以在具有特殊指向性的標識牌上運用紅色來提高孩子們的注意。
4 總結
針對聾啞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在具體了解聾啞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基礎上采用色彩療法,把色彩運用到聾啞學校建筑空間中,以打破單一的空間。在裝扮空間環境的同時更能夠對兒童們的心理發展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色彩作為視覺傳達的重要元素,在聾啞兒童的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人類視覺效果中最響亮的語言符號之一。希望色彩療法的應用能對改變聾啞兒童自卑、抑郁、不善交流等起到一定的指導性作用。色彩雖然不能像藥水一樣,通過醫療隊聾啞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但是色彩療法可以作為輔助治療,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由此能夠開拓出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鄭裴,馬偉娜.國內外聾啞兒童心理特點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議[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6):28.
[2] 張雪嬌,爪牙如.聾啞兒童智商與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分析[J].聽力學及演劇疾病雜志,2006(14):59-60.
[3] K irk S&Gallagher J J.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J] .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86(6):227-229.
[4] 草苗.觸摸彩療法[J].中國健康月刊,200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