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姝
摘 要:職業教育教學目標是培養高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而現代社會對人才在技術、技能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得信息化教學設計呈現出不可阻擋的發展態勢,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活動,極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 職業教育 應用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40-02
知識時代,信息化迅猛發展,教育目標已經將提高信息素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高度應用,使教師不再是講授者,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學生也不再只啃書本,而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以小組學習的模式自我探究,學習方式更加個性化、多元化。這就使信息化教學設計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
1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概念
1.1 含義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系統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業成就。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信息技術對人類教育具有強大功能,它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工具,也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價值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1.2 基本原理
1.2.1 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給學生指明探究知識的方向,這一直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思想。所以,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初衷,必須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的發散培養、知識拓展等,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更能提高實踐能力。
1.2.2 利用情境模擬
憑借網絡資源的共享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為學生創建高度仿真的實踐教學情境,或者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體會真實的工作氛圍,真真切切融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3 強調學生自主探究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規劃的,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利用學習資源,以自主探究和互動協作的方式來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1.2.4 鼓勵合作學習
每個學生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前提就是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教師因材施教,以小組討論、辯論、互評的學習形式,讓大家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
1.2.5 注重教學反思
通過反思教學成果的好壞得失,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饋到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完善教學設計、增強信息化教學水平。
2 信息化教學設計在我國職業教育中應用的現狀
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理論、實踐正處于發展過程中,沒有普遍適用的模式可以套用,這對信息化教學設計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2.1 設計創新性不夠
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但很多院校缺乏實踐環境、操作儀器等,所以實踐環節不夠逼真,導致很多課程套用相似的教學設計模式,沒有體現出創新的、科學的、仿真的教學內容和特色,學生也很難想象出教學的核心問題。
2.2 技術規劃性不夠
很多院校為了單純體現出教學設計的信息化應用,毫無規劃的應用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設備,使有些課程信息化應用不恰當、不充分,有些課程的教學設計信息化嚴重欠缺,并沒有達到理想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目標。
2.3 理論落地性不夠
信息化教學設計有著系統化的理論支撐體系,很多職業院校一味地追求信息化的應用,缺少讓教師充分學習、高度掌握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的培訓環節,必定影響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效果。
2.4 效果展示度不夠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念就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來展示教學內容,配合教師的引導,達到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教學過程。而很多職業院校忽略了教學效果的展示,使教師這個“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有效引領學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去,影響教學效果。
3 國外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應用的成功經驗及啟示
3.1 美國
美國在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上依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后盾,美國早已建成了高速的骨干網絡體系,覆蓋整個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良好的硬件環境和信息資源共享的環境下,學校大力推行并應用信息技術,鼓勵教師利用新科技進行教育教學,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幫助學習,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又使他們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的學習,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路。
3.2 韓國
韓國政府歷來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工作,其發展成果也是相當顯著的。在韓國職業教育領域中,通過服務信息系統(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RISS)來滿足科研和學習的教師和研究生分別達到了72%和95%。于此同時,韓國政府還建立了17所網絡大學,并充分運用E-learning系統,為全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提供遠程學習服務。
3.3 日本
日本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憑借政府強大的經濟實力,投入大筆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已構建起了一個將全國各級院校都能使用的互聯網網絡系統。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又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從中學起就要學習信息化的相關課程,并隨著年級的升高,相關課程也隨之增加,要求程度也相應提高,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所建立的信息化網絡有人能用,有人會用,有人愛用。
3.4 啟示
3.4.1 充分運用網絡資源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運用,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信息化之所以開展得比較成熟,主要原因就在于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他們將前沿技術充分運用到教育中,尤其是網絡資源,不僅在教學設計上得到創新,而且還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生網絡資源的重視程度和操作技能。
3.4.2 培訓高素質教師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專業素養同樣重要。在發達國家中,非常重視教師的信息化培訓。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高度整合在一起,并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充分扮演知識引導者的角色,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
3.4.3 政府的支持
職業教育若要更好應用和發展信息化,政府的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就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大力扶持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給予更多的資金投入。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網絡平臺的建立,更加有助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開展。
4 信息化教學設計在我國職業教育中創新
4.1 將以學生為主進行到底
信息化教學設計始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個理念貫徹始終。無論是學習情境的設計,還是學習思路的制定,教師要擺正自身引領者的位置,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為前提,來安排完整的教學過程。
4.2 徹底改變教師思想
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深入每一個公民的思想中。尤其是自從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以來,創新更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信號。作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思想的啟蒙者,職業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教育方法,把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讓學生們能夠更容易感知到知識的魅力。
4.3 加強學校師資力量
信息化教學設計分兩個方面。從硬實力來看,高職院校要加大對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投入,及時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的信息庫和資源庫,加強教育平臺硬件建設,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補充最新的資源和信息,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豐富專業職業教育知識。從軟實力來看,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于職業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只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實踐素質能力增強,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學更好地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之中,才能轉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
4.4 優化教學方案
教師應該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組織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尤其是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化設備,通過豐富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教學方案的優化,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錄播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先進的教育系統,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職業教育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感。
4.5 完善學習評價體系
新型的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要改變傳統的評價系統的弊端。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建立完善的互評體系。在評價主體上進行完善,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新式的評價方式和原有的以教師評價為主體的傳統形式結合。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和教師有階段性的目標和總結,還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孔莉.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33-234.
[2] 戴翠萍.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淺析[J].職業論壇,2013,9(6):36-37.
[3] 李志東,梁陶.信息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2):110-112.
[4] 王欣.關于職業教學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4(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