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紅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深化教育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F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讓學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處于學齡初期的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被學習興趣所左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數學教學而言,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和作業產生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在課堂的導入環節精心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努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獲取知識。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例如教學小學數學五年級“平移與旋轉”內容時,我先組織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圖案,然后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在此基礎上,我又安排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開放的題目,給學生極大的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它們可以任意馳騁在自由、輕松的世界里。
(二)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通過數學實習、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利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造中建立問題的模型,通過研究模型而解決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人們解決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簡捷、廉價的手段,網絡資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例如學習了圓周長后,上網搜索祖沖之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同學們興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絢麗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時,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學習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開,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規律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正是由于這個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的受益者,變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和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利用視頻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和學習小組的探索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體現了學習個體的價值,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并把別人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學習的一部分。在獨立思考、自我展示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借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通過講解來使學生理解知識,即枯燥乏味,不感興趣,又很難理解,就是記住了,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借助多媒體,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同時,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實踐思考
計算機技術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不再拘泥于課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認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于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要保留傳統,傳承“做”的直觀教學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就需要學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體的重量,要讓學生通過實物的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種操作活動來學習。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要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是是一種教學工具,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只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
(三)運用信息技術應注重實用性
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學生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其實,課后,學生腦海里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完不成接收知識的要求。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之,恰當地選準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