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香蘭
【摘要】在過去的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主宰了課堂教學,學生學得被動,課堂上質疑問難的機會少,信息反饋多限于一問一答。有不少學生,尤其是中下生,由于怕說錯了被人取笑,而不敢提出心中的疑問,從而學習的積極性被逐漸銷蝕一空,產生了厭學的情緒。久而久之,課堂上出現的是幾個好學生撐場面、眾多學生當陪客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年級越高越明顯。這樣的課堂缺乏生命的主動參與,學生學得無趣甚至是痛苦。
【關鍵詞】營造氣氛 巧用鼓勵 指導方法 授之以漁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學會質疑是創新的開端,學會質疑是啟智的關鍵。只有教學生學會質疑,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才能。生命課堂強調,在自主或互動學習中,不斷地進行三個追問,并逐步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養成一種追問的思維習慣。其實,這種追問的思維習慣也就是質疑的能力。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嘗試:
一、營造氣氛,巧用鼓勵
著名教育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我們要鼓勵學生發問,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采用四人一組互相提問的方式,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每課第一課時開展 “互問互答”的活動,如比賽“誰的問題多”“誰的問題最有價值”等。教師對于質疑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質疑不到點子上的學生也要加于鼓勵,肯定他(她)的“想問”。還可以在班里設立“愛問小博士”稱號的評定,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的方式,每周評出幾名,主要評出課上主動提問,并且問題質量較高的學生。這樣便可以在班中創設一種“想問”的氛圍,在學生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形勢,促使學生從內心自發地“想問”。在這一階段,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較零散,教師要正確對待,倘若學生的問題是瑣碎而未經思考的,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在質疑前先思考一下,因為一旦挫傷、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質疑能力便將成為一句空話。
二、指導方法,授之以漁
1、抓住課題進行質疑
課題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則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重點詞語質疑就能夠抓住文章的主旨。質疑首先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引入,“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這樣的問題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使學生不會覺得沒得說,通過學生回答幫助學生篩選有價值的問題,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句式進行提問,再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抓住課題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質疑的方法。如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可以指導學生抓住課題中的關鍵詞“呼風喚雨”來質疑:“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呼風喚雨的世紀”是指哪一個世紀?為什么說這個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這樣的質疑,不但有助于學生很快地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還能作為一個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進行質疑
課文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認真鉆研,仔細領會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如在教學《搭石》一課中,我引導孩子們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我把“風景”二字圈起來并在旁邊打上問號,這時候孩子們馬上就會質疑:“為什么說這么普通的搭石會是一道風景呢?”
在接下來我就以這個問題為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抓住“風景”二字,風景的特點是美,那么搭石又美在哪呢?再如教學《桂花雨》一課,在找出重點語句“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沒有家鄉的桂花香”后,我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就會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作者會認為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沒有家鄉的桂花香?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研討這些問題,就可以透過語言文字觸及文本深層次的意蘊,從而帶領學生走向文本的最深處。
3、抓住課文的空白處進行質疑
我們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地方寫得意猶未盡,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間。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這個“空白處”進行質疑,并挖掘其深層含義,體察其“弦外之音”,領會其言外之意。如《一夜的工作》寫的是我國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親眼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況和由此產生的感想,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敬佩之意和由此產生的自豪之情。教學中學生提出疑問:作者只和總理一起審閱了最后一份文件,其他時間都在睡覺,憑什么說看到了總理一夜的工作,甚至是每夜的工作情況?此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象,在作者睡覺這段時間周總理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平時每天的夜里總理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得出結論后出示周總理一天的日程表幫助學生理解作者自豪的由來。學生在感慨總理工作勞苦的同時,質疑能力、解疑能力和想象能力再次得到了訓練。由此看來,空白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生長點,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訓練點,也是激發想象能力的閃光點,更是理解文章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所在。
4、抓住課文特殊處進行質疑。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特殊處進行質疑,下面列舉幾種情況:①引導學生在多次反復處質疑。課文中多次反復出現的內容,往往是作者刻意突出、強調的內容,在此處質疑,就可以開掘出作者所要著重表達的深意。 ②引導學生在矛盾處質疑。課文的矛盾之處往往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吸引讀者注意之處,引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教學的難點便迎刃而解。看似矛盾,實則富有深意,探索蘊含在這對矛盾中的弦外之音,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總之,教師應真心實意地把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信任、尊重每一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想問,敢問,好問,善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課堂真正地成為學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