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嗜卿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后的學習。
【關鍵詞】學習興趣 教學觀念
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所教的內容,不斷創新改善教學方法,活化拼音教學的課堂,激活孩子智慧的火花,使抽象枯燥的拼音變得具體可感,鮮活靈動,易于接受。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掌握知識。筆者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搞好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淺談如下思考。
一、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是關鍵
小學一年級兒童,長于形象思維,又比較好動,教師要順應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來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教學方式要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盡量采用圖片、教具、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手段,運用故事、歌謠、游戲、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教材本身,在聲母、韻母以及音節教學上,創設了形象直觀的情景圖、表音表形圖、情境歌,增強了教材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我經常采用如下方式:
1、編歌訣
根據字母的形體或聲音,使用兒童喜愛的順口溜、小兒歌、繞口令等,把抽象符號變成活的形象,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固地掌握拼音字母和方法。還能使學生的語言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語境歌,可以使用傳統的順口溜、小兒歌、繞口令,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自編兒歌。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兒童來說,非常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范字母的形式,都可以運用大量的兒歌,便于學生記住它們的音和形。這是常用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兒歌,內容簡單,一般都是押韻的,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興味,低齡兒童喜聞樂見。可以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還可以創設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使學生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音樂智慧。
2、編故事
作為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慧和學習的興趣,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故事情景,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了,兒童學起來很有趣,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了。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時,可以運用編故事的方法。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讓學生坐端正,手放好,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講課、板書,這樣紀律好,學生聽得進去,教學效果才好。我認為孩子生性愛動,讓他一動不動坐端正,不要說小孩坐不穩,就連自制力較強的成年人也覺得難受。孩子手中不由自主地搞東西,不論老師怎樣暗示提醒,怎樣制止都屢禁不止。如果能摸索出一種既能滿足孩子好動特點,又有利于學好知識的辦法,那該多好?。≈袊Z言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瑯瑯上口,極富節奏感。于是在教學中我摸索出一套邊拍手,邊拼讀的方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既滿足了他們好動的需要,又使他們注意力更集中,多、快、好、省地學會拼音。如,教a時,邊讀邊拍手,用四個節拍讀出a的四聲。在拼讀兩拼音時,聲母、韻母連拍兩下,拼成音節時重拍一下。在教三拼音節時,聲母、介母為一拍,韻母為一拍,音節為一拍,學生在新奇、興奮和高興的情緒中學會了拼讀音節。我覺得這個辦法真好!我教得輕松,像個音樂指揮家,學生學得愉快,何樂而不為呢
三、利用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從兒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時期過渡的過程。他們的理解能力差,記憶與思考不夠完善,具體的材料,對抽象的概念與思維的空間較為陌生。多媒體課件聲像俱備、圖文并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尤其是在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上有很大的幫助。鑒于此,我們可以把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中,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快樂。例如:音節拼讀是拼音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我事先把與所學音節有關的活動、環境、用品等的畫面輸入電腦,再在圖下配上音節。音節拼讀練習時,讓學生通過點擊使電腦顯現自己所喜歡的畫面,然后看圖拼讀音節,再運用所學音節,看圖想象說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想說愿說,并說得有聲有色。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學習,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同時得到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增強,個性得到張揚,學習思路不斷開拓,學習效率倍增。但是,多媒體地運用要講究方法,掌握好“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的功效,吸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兩者相得益彰,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四、培養細聽,掌握發音要領
大部分學生是到上小學后才接觸到拼音,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接觸到6個單韻母,并且口形普遍不到位,導致發音不準確。從一個開始教學拼音,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范功能,課前獨自照著鏡子練習發音,注意口形。上課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形聽聲音,并說說是怎么讀的,再請學生試讀。同時運用開火車等形式逐個糾正指導。在教學生復韻母的發音時,除了注重教師的示范外,還可運用字母組合讓學生掌握發音規律,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學a、i時,教師做重點示范并引導學生的口形變化(先念前面的韻母再過渡到后一個韻母)。經過模仿訓練,學生的口形到位了,拼音也讀得準確了。
五、多給學生表現的舞臺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本能”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追求成就。因此教師可讓學生上臺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知識交給大家,比一比,誰學得好,誰的發音準確,口型正確。小老師舉著自己寫的小卡片,對全班同學說:“我教大家學一個d,請大家跟我讀d……”,教師適時的進行正音,強化學習方法。經常讓學生登上講臺當小老師,能打破封閉的心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以“自我實現”的方式滿足當眾展示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個性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于把字符變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拼音王國里盡情馳騁并樂此不疲!
【參考文獻】
[1]湯亮. 讓拼音教學“老樹開新花”[J]. 新課程(小學). 2015(03)
[2]雷繼梅. 小議拼音教學中的幾種教法[J]. 學苑教育. 2013(24)
[3]劉曉丹. 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地位[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