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韻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經濟發展速度的增速放緩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企業對會計人才培養有了更高要求,而會計人才數量和質量更是加快企業經濟戰略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它也是企業能夠快速適應新經濟形態發展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該文就經濟常態下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互聯網+”教學改革發展進行分析論述,并提出了經濟常態下會計人才培養方法,建立個性化機制和績效導向激勵性機制。
關鍵詞:經濟常態 人才培養機制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c)-0132-02
現今我國企業會計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內容單一、戰略價值認識不足、培養方法欠缺,且尚未建立完善的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因此,我們從企業經濟常態下戰略發展角度探討會計專業“互聯網+”教學改革,以此提升高校會計教學質量,創建良好的人才培養渠道。
1 經濟常態下的企業發展問題
由于我國知識經濟體系的逐步發展和完善,傳統的經濟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支撐現代經濟發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地調整現代經濟發展狀態,優化企業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推進企業現代化長期戰略發展,使企業能夠快速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做好長期備戰準備打好現代企業會計人才培養基礎,實現企業經營方式、結構和目標的變革,加快經濟常態下“互聯網+”教學改革模式創新,創建企業會計人才戰略性資源優勢。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企業將會遇到多種多樣的機遇和挑戰,各大企業只有迎難而上,迎接企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做好經濟備戰準備。當今企業將面臨兩大機遇:第一,是傳統壟斷性行業局勢被打破,多種經濟模式并存,大量中小企業將要迎來更多的戰略發展機遇,我國企業應當抓好這一重要時機,加快我國企業經濟建設;第二,構建新時期產業鏈建設,推動產業結構發展,降低行業產業成本,利用現在環境背景優勢加快企業轉型升級。與機遇相伴而生的還有各種挑戰,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促進企業戰略發展,而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性企業資源,只有能夠留得住人才,能夠不斷地引進人才的企業才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才能夠更好地迎接挑戰;傳統經濟競爭是以產品競爭為主,但逐漸會向核心競爭力轉變,優良的企業內部結構將成為經濟新常態下各大企業做到挑戰準備。
2 “互聯網+”對會計行業的變革
一是“互聯網+”為會計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支撐。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處理更實時、動態、集中,會計核算更規范、高效、便捷,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技術的演進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互聯網+”為會計人員的轉型帶來了新機遇。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融合的輔助下,單位構建涵蓋財務分析與預測、財務戰略規劃、資本市場運作、全面預算管理、風險控制和績效管理等較為完備的現代化管理體系成為可能,將有助于會計核算向價值管理轉型,推動管理會計獨特作用進一步體現。
三是“互聯網+”為會計職能的轉變創造了新環境。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會計職能已從傳統的“信息處理和提供”轉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輔助決策”,從“事后算賬”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加快推進“互聯網+”,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會計的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監督等功能,推動會計工作提質升級。
3 經濟常態下“互聯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會計人員就是根據相關人員提供的資料進行信息加工、整理、報告,并成為企業管理人員開展經濟活動規劃和控制的重要依據和事實評判證據,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管理機構。隨著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必須要對企業定量發展需求進行科學判定,會計思維的恰當運用才能促使企業管理日漸精益化,彰顯企業會計價值,這一現實問題早已得到多家企業證實。會計人才早已是各大企業發展中不可分割的戰略性人才,會計人員提供的相關信息能夠幫助企業認清當前形勢,了解過去發展中的不足,進而更好地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實現企業成本控制,幫助企業經營決策者進行未來發展狀況預測,實現企業發展的科學規劃。
經實踐企業工作驗證,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缺乏會計人才戰略價值認識,特別是一些企業的管理層并未真正認識到“互聯網+”會計人才戰略培養意義;其次,“互聯網+”后續人才培養內容單一,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知識發展較為豐富,會計人員缺乏專業的定量化方法、工具、風險評估及宏觀經濟系統運行等方面知識,這極大地限制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力。再者,現有會計人才培養辦法較為單一,大多高校均采用統一的專業資格考試和內部培訓等,而并未針對人才自身特點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沒有真正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最后,缺乏有效的會計人才培養績效導向激勵機制,沒有充分挖掘人才培養意義,建立激勵機制,會計人員很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企業活動當中,不能進一步提升績效考核作用,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
4 經濟新常態“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為了快速提升我國會計人才專業水平,該文就以經濟常態為背景的信息化會計人才培養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意見,努力推動“互聯網+”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建設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4.1 建立會計人才信息化培養機制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快、市場變化快,同時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當中的應用更是要求各崗位工作人員不斷地提升自身崗位勝任力,與時俱進。新時期會計人才想要做好崗位工作,只有順應時代發展,努力學習信息化知識和會計專業知識,更新企業工作模式,發揮其數據分析、處理和應用的作用,為企業經營決策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因此,建立全面完善的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已經刻不容緩,第一,要不斷地加強會計專業知識體系建設,實現知識結構優化,提高會計專業人員的經濟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風險控制意識等;第二,建立校企聯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保證專業教學與時代、社會的緊密相連。
4.2 實現會計專業人才個性化機制建設
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員通過一段實現的適應和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化特點,會計專業人員也不例外。因此,會計專業教學必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企業人才培養需求,開展個性化教學。例如:對于即將邁入社會的學生進行崗前統一培訓,讓學生了解當前會計信息化發展應用情況,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進而將兩者更好地融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常態下的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不僅要提升專業知識教學水平,還應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增加信息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競爭需求,提升企業核心人才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 佟成生,許素蘭,李扣慶,等.中國企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中國企業財務人員的調查問卷分析[J].會計研究,2014(9):13-20.
[2] 王昌銳,姜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困境與對策[J].財會通訊:綜合,2015(7):5-9.
[3] 徐漢峰.減負增效措施好 勞務報酬及時了[J].經濟研究導刊:綜合,2015(10):134-135.
[4] 胡大白.感悟與探索[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5] 高林.應用性本科教育導論[M].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