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強 丁方媛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098
摘 要:體育史作為體育科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合理運用史料進行教學,并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是該文研究的關鍵所在。廣西不論是競技體育還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結合鄉土教材,探究史料對教材、學生及教師的獨特作用;探究廣西高校體育史課堂教學中采用史料教學的最佳途徑,進而充實課堂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史料 史料教學 作用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b)-0098-02
歷史研究在于不斷發現真實的過去,盡可能用史料去還原現實,讓其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歷史具有延伸性和文化傳承性,是人類文明的軌跡。體育史作為歷史的分支學科也同樣具有以上特點,體育史的研究也同樣需要用史料來說話。那么史料有何特點?這些特點在體育史教學中有何作用?體育史料在體育史教學中又該如何運用?把握好這些是進行體育史教學的一個前提條件。
1 史料及史料教學的特點
通常說的史料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保存下來、有助于認知和重組歷史過程的“標志”。史料特點之一在于其復雜與多樣性,從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榮孟源將史料細分為4類的劃分方式便足以證明。特點之二在于客觀和主觀并存,從過去發生的事實來看,其本身是客觀的;但歷史終究會形成文字來保存,對于史實的撰寫難免會存在編撰者的主觀因素。特點之三在于對史料解析的不確定性,僅靠史料來還愿歷史原貌畢竟有限。以體育史為例,從原始社會時期的體育一直到當代奧林匹克體育,在這段歷史長河中,所捕捉記錄的體育史料相比人類整個體育史來說真是少之又少,何況其中還包括體育神話傳說,或經口口相傳加工改造的故事,這都需要體育史工作者們去考究。當然,這也正是體育史這門學科的迷人所在。
史料教學則是在與歷史相關學科的教學中,用客觀真實的資料來還原現實,有效利用實物與教材內容相互印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是要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而不是機械地記取一個答案或一個永久性結論。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接觸一些文獻或實物,利用這些史料,指導學生對體育相關史實進行探究學習。
2 史料教學在體育史教學中的作用
2.1 彌補體育史教材史料單一的不足,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當前互聯網高度發達,讓體育史料搜集已不再困難。在體育史課程教學中,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史料的有效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講授都要做到言之有據,論從史出,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學的優勢,提高體育史課堂的教學質量。而當前體育院校所采用體育史教材,文字內容與史料插圖之間的配比較為不均。在此情況下,對于擁有膽汁質和多血質特性的體育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免大打折扣。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與內容相關的圖片、器物、運動員訓練日記、采訪錄音、比賽視頻回放等信息的展示,使教材抽象的概念和內容清晰化,以此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拉近學生感知教材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2.2 有利于更新教師知識體系
歷史是發展的,體育史亦如此,且速度更快。一種新概念或理論的建立,都是對舊有概念的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駕輕就熟的內容。隨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文獻學等學科體系的不斷探索與完善,新的體育史料不斷被發掘,而教師的知識體系也應該需要這些新鮮“血液”的補充。當前的體育史教學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和課堂模式;多視角、整體性地更新原有的知識建構,完善自我認知能力,對教師主體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體育思想史、體育文化史、民俗體育史的逐漸興盛是體育領域發展的趨勢,這不僅反映了體育史學研究層面的寬廣,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體育研究領域的新思想、新趨勢。從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分析,高校體育教學除在專業技術、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方面占有優勢外,在文化知識、哲學人文社科知識等方面也具有較高要求。面對體育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勝任體育史教學的任務。
3 史料教學在體育史教學中實施途徑
3.1 精心選擇材料是史料教學的關鍵
史料可以是教材所配有的也可是根據需要搜集得來的,形式不一。但對于教學所需史料應慎重選擇。對眾所周知的體育人物或體育事件雖能耳熟能詳,但若真具體到知識細節則會容易產生模棱兩可的現象。因此,在選擇史料時應盡可能選擇基礎性和與之相關的、關注度較高、較為熟悉的史料。對于這樣的史料,如果合理選取,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課外知識的拓展將起到推動作用。如在講古代奧運會起源問題時,可以展示古代奧運會的發源地奧林匹亞圣地的概貌和創始人伊菲圖斯的個人事跡,以及奧運圣火的傳遞路線等相關信息,來引導學生不斷探究學習,這些都是教師取之不盡的寶貴材料。
3.2 提供史料要全面
在體育史教學中切記不要用個別或相對特殊的史料來佐證教材或主觀的觀點,或直接用結論去套材料。形成以偏蓋全的表象,因為這樣不是論從史出而是給某段史料貼了一個“標簽”。
運用史料不僅是要補充教師講述的內容,還是為促進學生對體育史教材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充足的史料,尤其是正反觀點或是與時下流行體育賽事相關的史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并能夠主動去建構問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引用史料時應盡可能對收集的史料做好辨別,注意運用原始史料,更要避免從個人需要出發,用歪曲史料的方式去證明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要真正做到論從史出,實現史料的有效運用。
3.3 教材內容與鄉土教材相結合
在體育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的最大目的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對鄉土體育教材、鄉土事跡中的體育名人,那種源自學生內心自豪感驅動下所進行的自主學習。
以廣西競技體育史為例,將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人引以為豪的廣西體育名人:李寧、吳數德、謝賽克等體壇精英們為國爭光、為廣西爭光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讓學生去探究改革開放初期,廣西的政治、經濟各方面還處于相對落后的條件下,為什么廣西能夠成就這樣一批又一批在體壇能爭善戰的猛將?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采用口述史研究的方式,分別對當時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或曾經參與指導訓練的教練進行訪談,進而形成信度較高的二手史料,將其帶到課堂來探討總結。這種以口述史為研究方法的史料搜集,對于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效果斐然。此外,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史為例,如: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搶花炮的歷史、廣西融水斗馬節、壯族拋繡球等相關民族傳統史料的搜集。在親身感受鄉土體育史的那一刻,不但鍛煉了與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還掌握了搜集與處理史料的方法,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不能實現的。
3.4 史料的編排應借鑒先進的范例
在教學中要善于借鑒那些設計較為成功的范例,如《外國中世紀體育史》中就設計了多種專門的欄目,包括“騎士體育”“市民和農民的體育”“文藝復興時代的新體育思潮”等。按照專題式編排將體育史所需要的史料進行歸類,形成與教材相匹配的史料數據庫,直接運用在體育史課堂之中。這就使得史料由印證或豐富教材內容升格為專題式的教學服務。豐富的史料不僅提供了大量學習素材,也有效提升了體育專業學生的史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把能力培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有機結合起來,值得我們借鑒。
4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史料自身特點和在體育史教學中對教材本身、學生學習及教師知識體系的更新作用是巨大的。而體育史這一門課程也有著其自身的規律性和特點,史料的多樣性與鄉土性相結合也對高校體育史課堂的教師教學提出了挑戰,能否有效運用是實現教學目標、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而若想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其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史料的精心選擇、內容的全面與否、史料呈現方式的多樣以及編排運用的博采眾長,是體育史教學實現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徑。當然,這更需要體育史工作者在今后教學實踐中加以總結、完善、提高。
參考文獻
[1] 魏華.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師知識更新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4):65-66.
[2] 王俊奇.當代中國體育史研究的特點及趨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6):507-513.
[3] 曹守和.體育史學科現狀之改進散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7):4-5.
[4] 崔樂泉.中國體育史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J].體育文化導刊,2002(1):39-41.
[5] 趙建林.動機的認知理論在大學體育課教學中應用[J].天津體院學報,1999(4).
[6] 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