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軍
摘 要: 史料是指人類歷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材料。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恰當運用相關的史料將促進學生真正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了解更多的歷史內涵。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興趣”、“理解”及“思維能力”三個方面為討論切入點,就史料在初中歷史學科中的運用優勢展開了細致的研究與總結。
關鍵詞: 初中歷史 史料教學 學習興趣 學習理解 思維能力
所謂史料,是指那些人類歷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材料。正確、客觀的史料能幫助后人更好地了解之前的歷史發展進程,從而對特定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結果等形成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史料在初中歷史學科中的實踐運用優勢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史料的運用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展開積極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更好地融入特定的學習活動中。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展開具體知識點教學之前,首先應當考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
在眾多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中,歷史史料由于貼合歷史實際情況,能更好地還原特定的歷史情景,因此受到初中生的青睞。對此,筆者深有感觸。例如,在教學“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這一節內容時,筆者沒有一上來就直接向學生灌輸具體的歷史知識點,而是首先為學生列舉如下一則歷史史料:
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好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
——恩格斯《反杜林論》
在此基礎上,筆者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恩格斯所說的‘威力并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具體指什么嗎?”
如此,在史料及隨后的問題輔助下,學生對于恩格斯所提到的既平靜同時又具備力量的革命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而且為了得出上述問題的答案樂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具體知識點的學習中。這充分證明了史料的運用對于有效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可實施性。
二、史料的運用能有效深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理解。
初中生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其邏輯抽象思維較之小學有明顯的發展,但由于仍處于過渡時期,因此,其在認知具體事物時仍較多地依靠自身的直觀形象思維,邏輯抽象思維只占輔助地位。如此,他們在理解、認知一些稍抽象、復雜的歷史知識點時存在極大的困難,這是制約初中生歷史成績始終難以顯著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鑒于此,筆者認為初中歷史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找到一條能有效深化學生歷史認知與理解的途徑。這其中歷史史料因為兼具信息含量達、呈現方式直觀生動等特點,所以其更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而這很顯然就為學生實現對于所學歷史知識點的更深刻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同樣以“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這一節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深刻把握“工業革命”的特征,筆者向學生列舉了如下一則史料:
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論》
恩格斯的這一言論言簡意賅地概括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特點。因此,筆者在恩格斯該言論的基礎上又向學生詳細闡述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定義:工業革命是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其特點為工場手工業轉向了大機器生產。
如此恩格斯的言論就與工業革命的定義達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而這些都為學生借助恩格斯的這一言論實現對于英國工業革命的更深刻認知與理解做好了充分的前提準備工作。由此不難看出,相關史料的恰當運用能幫助學生輕松突破原本抽象、復雜的知識點,有效深化其歷史學習理解。
三、史料的運用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歷史學科的教學不僅僅在于使學生簡單了解特定時期的歷史發展故事,更在于使學生具備較高水平、較高素質的歷史素養,即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更好形成與發展呢?筆者經過認真探索后發現史料在教學實踐中的靈活運用不失為快速而有效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重要突破口。如在教學“維新變法運動”這一節內容時涉及“維新思想”這一重要知識點時,筆者就為學生列舉了如下兩則史料:
材料一:康有為思想引起極大震動,成為“思想界一大颶風”,梁啟超喻為“火山大噴火也,其大地震也?!?/p>
——沈渭濱《百年戊戌變法研究回顧》
材料二:一批一批的中國人接受了進化論;一批一批的傳統士人在洗了腦子之后轉化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就其歷史意義而言,這種場面,要比千軍萬馬的廝殺更加驚心動魄。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在這兩則史料的基礎上,筆者向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從上述兩則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并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任務展開分析與討論。
經過分析與討論,學生小組得出結論:上述兩則材料對維新思想具有的社會影響力量進行了闡述,表明了維新思想的影響之大、之廣、之深刻。
如此通過歷史史料的恰當運用,學生不但對維新變法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其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及透過歷史現象探究本質等能力的發展,切實達到了提升學生歷史素養的良好目的。
借助史料開展具體知識點的教學是由歷史學科的特征決定的,對此,初中歷史教師首先應當正視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在浩瀚的歷史材料中尋找最合適、最恰當的材料素材,最好以最完整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史料在歷史教學中應有的巨大效用,才能全面而綜合地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進而促進學生歷史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藝潤,劉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有效史料的原則[J].教學與管理,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