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筱
【關鍵詞】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8—0122—01
一、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1. 多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在給幼兒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可先告訴幼兒:"春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春天到了,小朋友們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變化,以后講給大家聽。"幼兒回家之后,會仔細觀察、查找。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后問他們:"除了故事中大樹、小草、小動物的變化外,還怎樣知道春天到了?"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體會,積極地發言。
2. 多聽。培養幼兒注意的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如,可給幼兒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幼兒談話,互相傾聽并交談;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后模仿,想像,并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么。讓幼兒多聽,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發展幼兒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分析。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幼兒會聽,聽得懂,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3. 多說。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在說話中練習說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幼兒來園、飯后、游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幼兒易于進行感情交流,關系可更加親密,幼兒有什么事都愿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克服教師說孩子聽的教法。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
4. 多練。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匯,并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復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顯示的動態情境,能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當動畫錄像《三只小豬》播放后,幼兒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隨著逼真的形象,動物對話和富有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會很快進入故事的情境中。看完動畫片之后還興致未盡,自己也模仿著動畫片中的角色語氣、邊對話邊表演。由此可見,幼兒語言表演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三、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1. 通過游戲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看一些簡單的感興趣的圖畫,與他們進行問答式游戲,家長問一句,幼兒答一句,一問一答的方式幼兒感興趣,也可以讓孩子邊說邊表演。為了能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還可以用錄音機錄下孩子念的兒歌和復述的故事,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會格外激動,從而激發起孩子進一步講述的興趣和欲望。
2. 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素材。如,好聽的故事磁帶,好看的動畫片等。家長可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為孩子提出要求:每天看完以后要講給大家聽。
3. 結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來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家長可事先給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得到較好的發展。
4. 睡前講故事。睡前講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地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