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芳
【摘要】留學生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工作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我國留學生事業發展以及國際聲譽等.留學生數學課程是留學生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高等院校數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多年的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經驗,文章進行了留學生的學情分析和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探索實踐.
【關鍵詞】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模式;考核方式
目前,我校有來自1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余名來華留學生在我校學習,其中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有2300余人,每年涉及數學課程的學習的學生數近400人.留學生教育是我校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工作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我校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我校國際聲譽等息息相關.留學生數學課程是留學生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是,由于留學生數學教學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另外,生源國不同造成學生基礎差異較大,使得在留學生數學教學工作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根據留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一種適合留學生自身特點的、滿足基本教學要求的、切實可行的留學生數學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學校對于留學生數學教學非常重視,2013年校級實驗課題立項,專門對留學生數學教學內容及模式的探討給予支持.我們總結了多年的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經驗,積極思考在留學生數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不足,認真梳理留學生數學學習特點,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留學生數學教學的調查問卷,基本掌握了留學生數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及嘗試的解決方案,進行了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探索實踐.
一、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由于我校留學生生源差異較大,留學生普遍存在行為舉止差異、語言障礙、基礎薄弱等問題.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態度各有不同,導致我校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存在著問題與不足.
(一)影響留學生學好數學的因素
1.行為舉止差異
留學生來源多個國家,遍布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受地理位置、社會結構、民族風俗等影響,留學生在思想、行為、舉止方面均存在差異,體現在留學生在課堂上隨意說話,自由出入課堂,不注重課堂紀律,遲到早退現象嚴重,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用較大精力來維持課堂秩序,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2.語言障礙
目前,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只局限于日常交流,尚未達到運用漢語進行數學課程學習的水平.在課堂上,教師反復強調學習目標,但是大部分學生都無法準確理解,只有少數學生能按教師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而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課程內容本身就很難理解,這對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留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并熟練地掌握課程的基本技能提出很大挑戰.
3.基礎薄弱
受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學科專業設置等方面的影響,留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加上缺乏最基本的數學運算訓練,導致數學運算能力較差,缺乏基本數學思維,稍微復雜的問題不能理解.有些學生甚至達不到初中水平(部分學生對因式分解以及三角函數、對數函數等基本初等函數非常陌生).試想沒有學過基本初等函數,如何能夠學習以函數作為研究對象的高等數學呢?
(二)留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態度
由于以上原因,留學生對待數學課程的態度主要分為三種:
1.想學且認真學
這部分學生一般中文相對來說好一些,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對數學課程有興趣,能夠按照老師要求去做.
2.想學但學習困難
這部分學生要么中文比較差,要么數學基礎薄弱,從而,聽課比較吃力.因此上課經常是一個內容要反復講,還要反復做題,加大課堂練習力度,還要經常有同國籍同學幫助講解,使得課堂教學進度緩慢,對這部分學生要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使之能夠理解,產生學習興趣.
3.對數學沒興趣,學不會
這部分學生有些不具備漢語日常交流、溝通能力,有些高中數學根本沒學會,因此用中文講數學根本聽不懂,導致上課不聽講,聊天、睡覺、自由出入,干擾了正常教學秩序.對于這部分學生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加強管理.
二、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一)理論基礎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現代教學理論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研究,對學生數學學習特點、心理特點的研究為數學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例如近年來關于數學概念學習、數學命題學習理論的系統研究,數學思維、問題解決以及數學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為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基礎.留學生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量體裁衣,根據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留學生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不斷完善教學內容.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而國外的數學教材多樣化,不同程度的學生努力程度又不同,從而導致留學生的數學基礎非常參差不齊.根據留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內容,許多內容都是第一次嘗試,沒有適合留學生的教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上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考慮到留學生基礎薄弱,我們確定留學生數學內容,讓留學生熟悉用漢語表達數學相關術語,之后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基本知識,降低難度,遇到問題隨時解決.使部分學生學到、大部分學生了解了一些高等數學運算、思想、方法.受到多數學生的歡迎,而且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教學基本要求,也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
和中國學生相比,由于生源國不同造成的教育背景、教育經歷、學習習慣等差異,留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與理解存在很大不同,再加上語言文字的理解困難,因此教學不能滿堂灌,講一講,練一練,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大部分留學生表現出對數學知識的渴望,他們的學習熱情較高,就是由于語言障礙和數學基礎薄弱導致學習效果較差.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他們的學習熱情,一方面加強基本知識的反復訓練和強調,增強他們的理解水平和實際解題能力.另外,針對他們中文水平有限,許多數學術語和語言習慣不熟悉,課堂聽講吃力現象,我們不斷調整教學進度,放慢講課語速,多作基本題型練習,不斷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溝通能力.留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活躍,富于表現力,一旦有問題會隨時提問,與教師有很好的互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基于這個特點,教師可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對個別學生課后可進行有針對的地輔導.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不求知識講多少,但求學生能夠學到一些知識.
教學方式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再講授,再練習,反復多次,直到有學生掌握,再通過學生之間討論加深理解.教學以板書為主,多媒體為輔,講課時不僅需要把數學演算過程寫出來,便于學生學習做題時應用,習題講解還需要寫出詳細解答過程,而且要把一些術語的漢字書寫出來,還要經常反復重復幾遍,兼顧到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漢語文字、漢語發音.
(四)評價模式改革探討
結合留學生特點,改革成績評估辦法.
具體來說,考查中應弱化因基礎薄弱出現的較大差異,最大限度保護留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單一的考試模式,結合出勤、課堂討論、課后作業、考試成績等情況,綜合評價學生.突出對數學學習能力與態度的考評,使成績能真實反映學習情況,學生也能在較輕松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考核方式:考察學習能力占比60%,考察學習態度占比40%.
(五)課后交流的補充
對于單獨授課的留學生,缺乏與國內學生的交流溝通,既不利于雙方增進了解、共同進步,也將對留學生更快融入校內、國內環境形成障礙.課后可安排校內學生(尤其是外語學院學生)與留學生結對學習,增加交流溝通,相互取長補短,留學生可以提高漢語能力和數學水平,中國學生則將提高外語會話能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如果能夠實施將會使留學生和外語專業學生雙方受益.
三、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成果
為了調查留學生對于數學課程教學的看法,我們專門設計了《關于〈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將廣大學生對數學課程教學的態度和看法進行量化分析,進而幫助我們改進數學教學活動.
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大部分留學生對數學課程是感興趣,也比較重視數學知識在今后的研究與實際應用.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態度65%的學生很喜愛,能自覺學習,認為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非常合理與合理達到93%,認為數學課程教學內容難度較難與適中為74%,20%的學生認為很難,認為數學課程考核方式(考勤20%、作業20%、課堂表現10%、期中10%、期末40%)安排合適的占82%,你有曠課和遲到,通常是因為有時對自己要求不夠嚴占32%,認為本課程在學習中存在問題是聽不懂中文占22%,是數學基礎差占44%,是教學內容難占21%.
根據多年的留學生數學的教學,及學生反饋的信息,我們將不斷改進留學生數學課程教學,逐步完善留學生數學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崔慶玲.來華留學教育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1).
[2]陳興榮,苗秀花,劉魯文.關于留學生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若干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2).
[3]宋衛紅.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6).
[4]劉倩.對加強我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