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嘯飛

【摘要】高校乒乓球課時常出現運動倦怠現象。本文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來緩解高校學生的運動倦怠狀態,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訓練,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培養休閑運動健身理念。
【關鍵詞】高校乒乓球課 積分激勵訓練
積分激勵法是指練習比賽過程中,每一隊分一個對課程有倦怠的同學進行對抗練習,在比賽之前發運動倦怠調查問卷,針對問卷把個別經常出現運動倦怠的學生和其他訓練積極性較高、運動倦怠水平較低的學生分為一組,在乒乓球練習賽中,一組倦怠水平高的學生打一球算一分,另一組有倦怠的同學算三分,這樣通過實驗,運動倦怠水平高的運動員在經過這樣的比賽之后,倦怠水平明顯降低,這也說明此次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實驗程序與內容
1.實驗程序
(1)前測:通過翻譯的《運動員運動倦怠問卷》篩選出運動倦怠水平較高的同學,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人。(2)實驗處理:實驗組被試進行積分激勵法進行練習。團隊訓練人數為20人,每周安排2次,每次訓練時間為3小時左右,對照組接受常規的運動訓練。(3)后側:第6周訓練完畢后,實驗組隊員和對照組隊員進行運動員運動倦怠水平測試
2.實驗內容
二、乒乓球教學中實施積分激勵訓練的效果與局限
1.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的總得分遠遠高于對照組。這說明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的訓練后,實驗組運動倦怠癥狀較明顯的隊員得到有效的緩解,而按照原有訓練方式進行訓練的對照組隊員,運動倦怠水平較實驗前基本一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說明對照組的運動員倦怠水平要高于實驗組,實驗組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的訓練后,總體倦怠得分下降,表明積分激勵法緩解了運動員的運動倦怠狀態。這說明訓練和激勵有機地融為一體,而這一特點與乒乓球運動所特有的實用價值等特點剛好相吻合。因此在乒乓球教學中深入實施積分激勵法可以使乒乓球教學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乒乓球教學中,通過積分激勵法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訓練,根據學習—鞏固—提高—再學習—再鞏固—再提高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達到師生雙方配合的教學目的。在乒乓球教學中實施積分激勵法,能夠更好地實現師生最佳互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乒乓球教學中實施積分激勵法學習法的局限性。激勵學習是一把“雙刃劍”,有其利也有其弊。在借鑒激勵理論并將其深入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時,我們應清晰地了解其局限性,從而保證得到更優的教學效果。首先,積分激勵學習理論和策略只有真正啟迪教育者,為他們提供運動中真正得分的快樂,提高面對具體情景的操作能力,并不斷反省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才能使策略發生效用。一個能發揮指導實踐功能的教學理論不僅是教教師怎么做,而且能增進教育者對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解、判斷、決策和反思能力。其次,積分激勵法學習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而是有其適用條件。在乒乓球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才能保證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結語
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來降低乒乓球運動員的運動倦怠水平,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訓練,隊員們對訓練更加有興趣,認同度得到一定的提升。通過積分激勵訓練法,大多數隊員都對訓練充滿了熱情,對今后的訓練和學習生活都更加的自信,并且樂于接受其他隊員的意見。大多數隊員都認為積分激勵訓練法對他們的訓練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陳國元.論新形勢下高校公體乒乓球課的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