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優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著重論述多媒體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及問題。
【關鍵詞】歷史課堂 有效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實現了圖文并茂、聲畫并舉效果,甚至能夠模擬虛擬現實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在現代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多媒體教學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在課堂上廣泛運用,甚至于只要是公開課或觀摩課,不成文的規定,一定是多媒體。教師不會做課件,似乎成為天方夜譚,各科教師爭相使用,生怕自己落伍了,我們歷史課堂更是大面積啟用。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體會,談談多媒體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優勢及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恰當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1.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學資料(包括資料數據、聲音、錄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空內,使學生增加接受知識的信息量,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的空間,為學生分析問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增強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歷史時間的演進、地域空間的變遷、歷史人物的活動、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的變化發展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如講《甲午中日戰爭》時,可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上奮勇抗敵,壯烈烈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保”;慈禧太后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滅。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手里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后鋪張浪費的鏡頭,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
歷史教材內容繁多,體系龐雜,歷史課的信息容量大,板書提綱多,而多媒體教學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在課前將教學所需的板書提綱、知識結構、歷史地圖、年表、表解等制作好,在講授過程中通過幻燈片適時展示出來。這無疑大大節省了講解、板書、繪圖的時間,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再現更多的歷史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而且針對學生不明白的內容還可以當場進行幻燈片回顧。同時,還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教師包攬太多,學生活動太少的弊端,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討論、總結和復習。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提倡多媒體教學,決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手段。大量屏幕顯示減少了教師板書時間和講解時間,教師也會因此對教學基本功有些疏忽,而信息量過大而導致刺激過多,引起學生的疲勞,包括視覺和精神,形成新的滿堂灌。缺少師生互動式的交流,學生學習缺少監督,老師也無法接收到學生學習和掌握課程進度的適時反饋,教師就不能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形式,講課就像背教材一樣,按照自己的預設進度進行,根本無法體現啟發式教學,更談不上因材施教。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據我觀察多數教師計算機水平一般,資料從網上下載,或自己通過PPT簡單制作一下,加上操作不熟練,課堂上稍微出點問題手忙腳亂,既耽誤了時間,又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三、歷史課堂中應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歷史課堂教學其實就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得歷史事實在學生頭腦中重現的過程,因此,解決歷史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方法應用中的問題,最根本方法是系統全面的掌握歷史教學設計思想,根據歷史教學的目的認真的選擇多媒體教學策略和方法,科學的設計自己的多媒體課件,理性的實施多媒體教學過程,才能充分發揮歷史課堂中多媒體教學的效果。
1.要注重“輔助教學”的含義。多媒體教學盡管是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對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是一種有效而可行的手段,但它只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取代傳統教學方式的許多優點,所以在選擇課件的內容上,一定要選擇傳統方式無法解決或很難解決、而且又能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的內容來做。否則,就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去制作多媒體課件了。
2.要注意把握“度”。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肯定的,應提倡使用。但要講究“度”,并非越多越好。沒有必要什么內容都使用多媒體課件,要根據內容合理安排。有的課程內容本來就是很好理解或要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體課件使它變得十分的直觀就適得其反了。
3.依據歷史學科特點,創新多媒體教學應用的形式。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點,教學中需要使用的媒體也不同,在歷史課堂上多媒體教學的關鍵在于根據歷史學科的內容和特點做到恰當應用。所以,多媒體教學應用就不可能生搬硬套某種模式,目前也沒有一種萬能的標準模式可行。這就必須依據歷史學科特點,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整合多媒體技術,挖掘歷史學科的多媒體教學特點,探究歷史學科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從而才能創新歷史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形式應該是豐富多樣的,更多的要注重操作和互動。
4.正確處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要想取得應有的最佳效果,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使用。針對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一般而言,像圖表、地圖、短小歷史影片、歷史圖片等資料、內容,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工具來展現,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于一些板書,一些啟發式的提問,一些討論,則不必樣樣都采用多媒體工具來設計。有些通過老師的口頭表達,更容易與學生溝通,和學生產生共鳴。甚至有助于老師的課堂即興發揮,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多媒體手段,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總之,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地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