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中的美聲課堂一直是讓人神往的理想圣地,在婉轉動人的美聲中,整個課堂的氣氛都沉浸在藝術的氣息里。在人們的印象中,美聲課堂是簡單的,是純粹的,不需要什么修飾,只需要優美的聲音就足夠了。但是,音樂美聲教學畢竟也是教學,就要尊崇教學規律和教學規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音樂美聲教學也產生了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本文基于音樂美聲課堂的教學變革,研究其創新發展的新內容。
關鍵詞:音樂;美聲;課堂教學;實踐;發展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需要改革的內容很多。這其中既包括對傳統的課業目標的改進、學校校本課程的有機構建、鄉土課程功能的完善等,更應該對音樂美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研究。因為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音樂美聲教學模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音樂美聲教學模式的優劣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決定著未來社會建設者的知識結構是否完整與繼續學習能力的高低。
1 音樂美聲課堂教學的傳統與理論基礎
教育行業內一直在探究教育模式的變化與更新。原來的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化,無外乎是老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形成教義,有了課堂目標、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嚴格按照準備的內容,對學生實施教授。學生在課堂上就是老師忠實的聽眾,所以才有了填鴨式教學的說法。老師所傳授的內容最大程度上局限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老師不允許學生跨過書本學習的界限,雖然有很多內容已經過時了,已經與時代脫節了,但是只要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老師仍然要把這些東西灌輸下去。掌握學習理論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授萊索托提出的觀點:只要學生按照教師的指示去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接受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學生掌握的知識是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擾,而主要就是教師教授的一個結果。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教育理論布盧姆提出為“掌握而教”的思想,進而提出掌握學習理論。他認為只要讓學生具備各種條件,每個學生都可以掌握所要掌握的內容。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是在卡羅爾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他吸收了卡羅爾提出的學習理論中的五個變量,進一步為掌握學習理論構建出模型,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得到印證。這五種變量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毅力、教學質量、理解教學的能力和能力傾向。這五種變量相互影響,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的效果。
實際上,音樂課堂正是我們在前面所論述的那樣,似乎美聲的課堂教學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工具與技巧,不需要完整的理性內容。僅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但是音樂發生也是具有原理的,美聲也是需要科學的,這就說明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會存在問題,但是一定是不夠靈活的。按照帕累托改進的思維,當美聲教育改變一個地方,不會導致其他地方的功能下降,我們就說這是帕累托改進,而改進到最后,無處可改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帕累托最優。美聲音樂也具有這個改良原理的應用基礎,即美聲課堂教學也需要改變。
2 音樂美聲課堂教學的變化與發展
目前,音樂美聲課堂已經從傳統的音樂美聲教學模式中走出,我們可以在音樂的美聲課堂看到更多的先進的技術設備,音樂美聲課堂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合成教學,也可以用網絡進行傳播式的教學。教學的新形勢層出不窮,尤其是利用視頻軟件來錄制口型等等。當前,網絡上有多種制作視頻和錄屏軟件,教師應了解學習并掌握一些軟件和可視化的教學技巧,操作熟練,各盡其用,這樣更有利于教學視頻制作。視頻的內容要講得簡單易懂,深入淺出,易于理解,要意注把時間控制在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范圍內,使學生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好。所以,視頻制作對于教師實施音樂美聲課堂至關重要,教師要認真掌握信息技術,才能制作出好的教學視頻。課前的視頻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它在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時,也激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渴望。優質視頻是學生成功學習知識的基礎。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課程,確定核心重點,準備多媒體資料,規劃視頻圖文,讓學生通過視頻就開始模擬學習。教師在親自錄視頻的過程中,既了解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也了解了學生以往學習的基礎與學生學習思維的長短處,從而通過視頻更加精準的傳授知識。這些既是視頻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大大地提升了教學的新穎性,讓音樂美聲的課堂變得更多元化,更具動態。這種充分利用新技術來完善美聲課堂教學的手段目前正在風靡藝術專業。
3 音樂美聲課堂教學新變革的意義
音樂美聲課堂教學發生種種的變革,說明了美聲課堂教學的全面提升,不再故步自封。與傳統的音樂美聲教學模式相比,新的課堂音樂美聲教學模式更注重美聲表達的內化,通過課前視頻學習,口型比照,充分利用傳統美學的功能性和差異性,在學生思考后將疑惑的問題帶入課堂,通過學生相互的交流使問題得以解決。因此,課堂上的全部時間都是內化聲音學習和糾正的時間,不需要將任務留到課后,這也變相解決了學生負擔重的問題,讓藝術來得更扎實。如何更有效地讓學生知識內化,研究音樂美聲課堂流程可知,與傳統教學過程比,音樂課堂教師、學生的角色、學習環境和方式、學習活動等都有一定變化,課前的教學視頻應傳遞給學生的知識點也有待商榷,這些都是需要仔細思考的關鍵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傳統美聲音樂美聲教學模式長期的貫徹執行下,不僅使學生很難從傳統教學的思維和應試教育中及時的脫離出來,多年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包括行業的管理者,都很難完全脫離傳統音樂美聲教學模式,多次的教育改革也僅為這種體制惰性而失之于寬,教學改革不能夠貫徹落實徹底。所以,教師的觀念不改變,音樂美聲課堂的推進就很可能出現問題,換湯不換藥,或者不能夠完全地適應教學理念。專業能力的參差不齊也導致了執行音樂美聲教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有些教師在網絡社區教學中的應用中缺少必要的網絡技術知識,這說明這種音樂美聲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其不能夠及時地適應新的改革內容,更不能駕馭音樂美聲課堂的改革內容。
4 結語
音樂美聲課堂教學是音樂美聲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不論是音樂美聲的新實踐,還是音樂美聲對新技術的應用,都體現了變革的力量。有創新創造就會有新的內容出現,也就能夠展現出現代性,這本身也是藝術精神的一種體現。在音樂美聲課堂上,我們遵循的是藝術的靈魂,但是在科學技術面前,同時也需要對音樂的整體來提升。音樂美聲課堂教學的新實踐與新發展,恰恰說明了任何事務都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也說明了在發展中,實踐帶動發展,實踐出真知。
參考文獻:
[1] 彭丹雄.美聲唱法在中國的發展趨向探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4:33.
[2] 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89.
[3] 張偉娜.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3.
作者簡介:周游,現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美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