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簡單闡述了任務教學法的作用及教學意義,并分析了其在高職院校鋼琴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希望給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高職院校;鋼琴教育;應用
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以培養全面型、綜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向已經正式確立,并逐漸向人才素質培養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在高職院校開設的鋼琴教學中,創新現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彈奏水平與音樂素養,已經成為教師今后的工作重點。
1 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僵化
作為藝術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加深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陶冶他們的情操,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熏染下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然而,高職院校中的鋼琴教學內容較為僵化,缺乏創新性與創造性的授課模式,很容易使學生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也會讓他們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很多學校的鋼琴教學課堂上,教師沿用了傳統的教材進行授課,讓學生在反復練習基礎指法和篇目的過程中加深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但這種過于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很難對學生的演奏能力起到鍛煉的作用,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以一種消極應付的心態進行練習,而缺乏對音樂的深入了解和領悟。此時,鋼琴教學很容易失去原有的意義,并成為學生應付差事和打發時間的一門課程。
1.2 學生基礎水平差異大
高職院校招收人數多,生源范圍廣,學習水平及專業能力方面差異較大,這使得鋼琴專業學生的鋼琴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很難用統一的授課內容與授課進度對他們進行日常教學。日常教學環節中,對于那些沒有鋼琴專業基礎,對音樂理論知識缺乏了解的學生,教師必須從頭教起,不斷培養他們的音樂意識與音樂素養,使他們基本了解鋼琴課程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然而,過于簡單的授課內容會讓那些已經有了一定學習基礎的學生覺得厭煩無聊,甚至將上課等同于浪費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無法在授課進度方面統一,將嚴重影響鋼琴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會對教師的班級管理以及日常授課活動產生影響。
2 任務教學法在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教學法是一種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方式,它以任務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通過任務設置、任務引導與任務完成、任務反思等環節,來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使他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熱情得到提升。
2.1 任務設計環節
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授課重點難點所在。在鋼琴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些與現實情況相一致的環境,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音樂氛圍與環境熏陶,讓他們在音樂情境下加深對當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通過真實的情境來感受不同音樂作品所蘊含的不同意境。舉例來說,在學習貝多芬和肖邦的鋼琴作品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二者的經典音樂作品,并將他們的生平事跡、作品簡介等內容向學生進行展示。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蘊含在二者鋼琴作品中的不同情緒色彩,即一種抗爭勃發的精神和一種他國懷鄉的愛國熱忱。可以說,不同的音樂作品風格決定了任務情境的不同,所以在進行鋼琴教學的情境設置時,必須要考慮音樂家及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將音樂風格與授課主題緊密結合起來。
除情境設定之外,在任務設計環節中必須明確教學任務,選擇與當前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進行分析和研究,讓學生解決鋼琴學習中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并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完成知識點的遷移和梳理工作,并將鋼琴學習的理論部分與實踐練習部分有機結合起來。
2.2 任務執行環節
在任務執行環節,即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必須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任務的落實。從而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從課程特征上來看,鋼琴課程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審美性與技術性特征,這些特征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持久甚遠的影響。而要充分發揮出鋼琴教學的價值,就必須鼓勵學生參與到任務當中,通過交互性體驗的方式來加深對鋼琴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教學實踐環節,教師可以創設任務情境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準確快速地捕捉到其中的情感因素以及文化內涵,進而提高他們的感知與學習能力,使這些知識能夠內化為學生的音樂素養。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課堂主體意識,使他們改變對鋼琴教學的傳統認知。
從課程內容變化上看,任務教學法將完整的授課內容分割為幾部分教學任務,通過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銜接配合,來實現教學內容的逐層深入。在傳統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較為呆板僵化的情況引發了學生的厭學心理,而枯燥無趣的課程內容,則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任務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將僵化的理論知識轉變為探索性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并通過任務的完成和探索來發掘課本知識以外的內容。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的知識面拓展,讓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更加靈活,也更能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
在任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鋼琴比賽以及鋼琴獨奏表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演奏技巧并適應觀眾所帶來的壓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任務教學等同于體驗式教學,讓努力完成任務的學生充分體驗到任務重點與完成難點,加深對音樂理論知識及鋼琴演奏技法的認識,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新型教學方式給鋼琴課程帶來的改變,讓學生在欣賞、傾聽、練習和反思的過程中加深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任務的完成中來。另外,在鋼琴教學環節中,教師還可以設置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小組討論與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課上學習及課下練習的過程中能夠相互督促、相互幫助,實現團隊意識與分工意識的提升。
2.3 課程反思環節
在課程結束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對任務執行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與多發問題進行講解和歸納。舉例來說,教師應該對學生在鋼琴演奏環節中表現出的緊張、焦慮、演奏情感不到位、節奏掌控不得當等現象進行指出,并引導學生觀看一些大師級的鋼琴演奏現場,讓他們從中學習經驗,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登臺表演的機會,以此來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
作為任務教學法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反思環節的設置能夠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讓學生直觀認識到自己在自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現行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漏洞。只有不斷反思任務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對任務內容及任務情景進行調整,才能進一步優化教學方式,增強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的實用性價值。
3 結語
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環節中,任務教學法能夠轉變以教學內容傳授為主要目標的傳統教學理念,真正成為一種培養學生音樂素養與鋼琴水平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梁良.河北省高職院校鋼琴人才定位與教學開展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19-20.
[2] 沈艷華,任國升.試論體驗式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4):57.
作者簡介:楊迎哲(1985—),女,寧夏銀川人,本科,寧夏藝術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