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暢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是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熱愛幼兒教育工作、關愛集體團結互助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從業后的工作成效,有利于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培養的現狀不容樂觀,表現在:部分學生缺乏職業理想、相關課程設置比例小、教育方式重說教和缺乏切實有效的教育評價標準。因此,必須全面深入、系統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職業道德培養。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碩士研究生 職業道德培養
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通常都會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或是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工作),其工作的重點是對幼兒的人生啟蒙教育,德育重于智育,因此學前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而職業道德的培養則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任務。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1、熱愛幼兒教育工作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不但要熱愛幼兒教育事業,而且也同樣要熱愛每一個孩子。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曾經這樣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幼兒身心成長的過程中,愛是源泉,若是缺少愛的滋養,很難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缺少愛的指引,他們也無法明辨是非善惡。如果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缺乏對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和對孩子的愛心,那么素質教育的開展無疑是一句空談。只有當幼兒教師將自己從事的工作與祖國的未來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到一起時,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份職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從而甘愿為這份事業奉獻一生。
2、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模仿是幼兒與生俱來的天性,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他們模仿的動作,這就要求教師應以身作則,并注重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這對于幼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思想品質、個人作風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就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并且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3、關愛集體團結互助
就幼兒教育而言,其屬于一項較為系統的工作,僅憑借某一個教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同時,還要處理好與其他教師之間的關系,做到取其之長補己之短,互相協作、緊密配合,相互尊重、以誠待人,這樣可以教會孩子與他人之間和諧相處。
二、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學生從業后的工作成效
眾所周知,人的道德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即知、情、意、行。前三個階段的形成,都是為道德行為的正確性做鋪墊,只有形成正確的知、情、意,才能有效地確保道德行為的正確性。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主陣地,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學校就必須承擔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并從根源抓起,做好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正確認識,并逐步形成對這一職業的認同感,只有在這樣的意志和情感的支配下,才會激發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從業后的工作成效。
2、有利于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對于一名不熱愛孩子的幼兒教師來講,其在從教中的語言、行為以及態度等,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可以說這樣的教師都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將每天按部就班地傳授給孩子知識當做是工作的全部,在他們眼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不鬧、不跳,而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都會被其認定為是不聽話的壞孩子,有時甚至會不負責任地說他們真煩、讓人討厭等不符合幼兒教育原則的話語。幼兒一般都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都有很強的情緒性,對于教師的批評非常敏感,教師不負責任的言語會對他們身心成長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一個不熱愛孩子的教師,很難注意到孩子成長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也不會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舒適的環境。因此,為了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培養。
三、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培養的現狀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德行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缺乏職業理想
從學生生源來看,選擇這個專業的人群中,只有少數學生是出于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大部分學生都表現為其他原因,比如是父母或老師的建議等,缺乏職業理想。
2、相關課程設置比例小
從學前教育課程來看,學校比較關注的是幼兒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培養內容,比如:鋼琴、舞蹈、美術等課程。一般并未開設教師職業道德這樣的課程,職業道德教育只是作為品德教育的一個部分,在一些教育學類的課程中有所提及。而學生也普遍認為專業學習重點主要在教學技能方面,對一些有關職業道德內容的課程學習興趣不高。
3、教育方式重說教
目前,在德行培養方面通常采用說教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道德知識教育。有學者曾指出我國的道教育是一種無“人”的教育,不關注道德價值的發展,以道德說教為主,與人的實際生活相脫離,是一種機械性的道德知識灌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無法使其產生認同感,只能機械地接受灌輸,并沒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有學生這樣表達自己對此類知識學習的態度,“這種課就是考試前背背題,考試能及格就行,考完也就忘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觀點十分普遍。
4、缺乏切實、有效的教育評價標準
在學生德行培養考核評價方面,仍舊以傳統的考試形式為主,僅有一些一般性的總體目標要求,缺乏具體、專業的評價體系,以及切實可行的操作標準,在教學中很難衡量所培養的學生是否達到專業所要求的德行標準。而僅通過紙筆考試的形式,也很難客觀地、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素質水平。
因此,全面深入、系統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專門對這一高層次學前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理論和模式進行探討,有利于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模式,讓教育變得更有實效。這對于整個社會的教育改革與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管理具有很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傅維力.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楊達.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12).
[3]唐胡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探討[J]. 科學咨詢,2012( 7)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