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道
【摘要】數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難題。對于小學數學高段的學生來說,在數學問題方面已經具備基本的分析和解決能力。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教師進一步進行學習引導,促進學生對數學難題的探究性學習,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素養更上一個階段。在小學數學高段中,比較合適的教學方法是任務教學法,本文就此對任務教學法在小學數學高段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任務教學法 應用 探析
前言: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使用到任務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數學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任務教學法的應用,需要通過一定的數學情境創設,并通過教室對學習目標的指導和幫助,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意識。總的來說,任務教學法的最大效果就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這也與當前的教學改革目標相吻合,因此,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有必要應用任務教學法。
一、任務教學法相關概述
(一)任務教學法的基本概念
任務教學法,就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步驟化,人物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完成任務的形式不是教師主導,而是學生主動完成,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的課堂知識以外,還促進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教學法的關鍵就是任務的設計和組織,需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任務。那么教學任務的設計和組織,可以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參與到任務設計中來,積極互動,有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教學法實施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
任務教學法實施的主要原則是任務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展開任務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教學活動很難順利開展,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考慮到任務的趣味性,趣味要與學生實際需求掛鉤,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趣味性的任務,使得學生更想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它,使人物具有吸引力,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促進任務教學法順利完成。
2、主體性原則
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論是任務教學法還是其他教學方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任務教學法中,任何任務的設計都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完成任務的主人。
3、互動性原則
課堂的實質就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因此,任務教學法的實施,師生互動性效果很重要。學生在任務教學法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也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任務設計過程中來,以此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此外,師生互動還能夠增強情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任務教學法在小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高段教學中應用任務教學法,必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教學內容為基本前提,情境的創設要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效果,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以更明確地進行數學內容的學習。比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教師可以設立一個游戲情境,利用小木棍等道具,搭建各種圖形,包括三角形,讓學生進行操作,將圖形適當變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發現。這種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上來了,學習效果自然提升。
(二)提出教學任務
任務教學法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出清晰明確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對學生盡心該分組式學習,并且給每一組都明確不同的學習任務,各自解決不同的問題,并相互之間進行積極的探討,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務。
(三)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很重要。在任務教學法中,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在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經驗教訓的探討活動,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思路,如果學生提出難題,教師借此機會積極引導,點撥,讓學生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交流是解決問題的大好機會,因此,在任務教學法中,教師要多創造一些師生之間交流的機會。
結束語:
總而言之,任務教學法對于小學高段來說,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任務教學法通過任務的設計,驅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任務教學法一定要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師生之間多進行交流互動。
【參考文獻】
[1]陳華.淺析小學數學的任務驅動教學法[J].學園(教育科研),2012,22:166.
[2]王淑華.淺析“任務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07:25.
[3]趙冬臣.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