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嬗婷 陳浩
摘要: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分析,以期建立起適應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希望能為其他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實踐教學;旅游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71
1 前言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會議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現階段,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必須緊密結合學校自身的獨特優勢、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怎樣尋求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渠道,從而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將成為我們高校改革的目標。
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一門應用型、多學科、多專業交叉的學科,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教學在現代旅游教學實施中,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亟需建立起以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合肥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型、應用型的高等本科院校,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分析,以期建立起適應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希望能為其他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2 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現狀分析
合肥學院旅游系是安徽省最早開設旅游專業的院系之一。該系旅游管理專業于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緊扣學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需要確定培養目標,引進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教學模式,成為該校第一批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專業。2010年該專業正式實施模塊化人才培養方案。在模塊化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大板塊:課內實踐、集中實踐和第二課堂。
2.1 課內實踐
課內實踐是在專業課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主要是在相應理論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本模塊理論體系下的實踐應用能力。旅游管理專業課內實踐分配如表2所示。
課內實踐主要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來實現。該專業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數字交互式導游模擬實驗室、標準客房實驗室、中餐宴會實訓室、西餐實訓室、形體禮儀訓練房、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和數字交互式景區規劃實驗室等
2.2 集中實踐
2.2.1 認知實習模塊
合肥學院引入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模式“九學期”制,將四年八學期拓展為九學期,從大二理論課程教學結束后開始。旅游管理專業認知實習為期24周,學分為36學分,占總學分15%。認知實習主要通過校外實習基地來實現的。該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情況如表3。
2.2.2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模塊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是旅游管理專業非常重要的兩項實踐性教學環節,亦是我校創辦“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的重要體現。通過綜合運用全部專業知識及認知實習階段所積累的工作經驗,幫助解決專業技術問題,從而獲取獨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業務上均得到全面的鍛煉,為職業生涯的發展和規劃創造一定的條件。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第九學期,學分為24學分,占總學分10%。
2.3 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活動是對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其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課堂為8學分,學分必須通過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技能培訓、文化藝術與體育活動、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等取得,且科技創新活動學分不得低于第二課堂總學分的二分之一。結合《合肥學院第二課堂活動學分實施細則》,旅游管理專業還制定了本專業的《第二課堂項目和學分認定標準》。
3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3.1 加大經費投入,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目前建有數字交互式導游模擬實驗室、標準客房實驗室、中餐宴會實訓室、西餐實訓室、形體禮儀訓練房、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數字交互式景區規劃實驗室等課內實踐基地。目前而言,這些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還不夠完善,相關設施仍比較缺乏。根據目前社會旅游崗位群的技能要求,這些基地亟需建設。目前已在上海、合肥、寧波等城市建有校外實訓基地,與多家高星級酒店和國內知名的旅行社合作,如由由喜來登大酒店、上海東錦江希爾頓大酒店、富豪環球大酒店、環球國旅旅行社等等。但是目前校外實習基地僅限酒店和旅行社,企業類別有待進一步擴展,產學研的合作有待進一步的深入。學校應該加大相關經費的投入,努力建設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
3.2 優化師資隊伍,培養“雙能型”教師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專業,這就意味著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學校在引進旅游管理專業老師時要重視是否有旅游行業從業經驗,在相同條件下具有從業經驗的應擇優錄取;學校還可以引進或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旅游行業管理人員任教,或者邀請旅游行業優秀者前來學校舉辦講座;支持老師可以去旅游企事業單位掛職或兼職,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
3.3 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教學方法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該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摒棄無意義、盲目的實踐教學課程,做到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實踐教學中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兼顧個性化需求;強化對實踐教學的指導,加強師生互動;在飯店管理技能訓練、旅行社管理技能訓練、會展經營與管理技能訓練中采用數字化仿真,增加開放性創新項目,鼓勵學生設計創新,在訓練內容、時間上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在課程安排設計上不斷優化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讓同時又能鍛煉實踐能力。
3.4 加強實踐教學監督與評價,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逐步健全實踐環節質量標準和督查制度,并切實執行;對于課內實踐應當建立監督機制,保證設有實踐教學內容的課程高質的完成教學任務,及時對老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考察評估;對實習環節應著眼于學生實習中的工作態度、鉆研精神、實習效果等進行綜合評判;采用全程跟蹤調查、實習報告評閱、事后實踐能力考核等方式,綜合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評價、企業實習主管部門評價,合理確定權重,客觀、全面、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習狀況,充分發揮好實踐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濤,刁宗廣.應用型本科專業認知實習運行模式研究——以合肥學院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6):38,50.
[2]戴艷平.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的思考——以欽州學院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0,(08):282283.
[3]合肥學院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