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靜
【摘要】網絡的普及使得我們步入了一個“微時代”.在這種氛圍環境下,在教育界微課也應運而生.通過網絡移動技術及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學習者可以不受地域、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隨時隨地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作為一名職中數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微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將微課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的發揮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微課數學;作用
一、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視頻演示
傳統填鴨式、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經常會結合一定的實際生活來創設相對應的情境,由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職中數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很抽象的問題,以往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來進行知識的理解,效果不是好.但借助微課的視頻演示功能,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容易理解.
(二) 創新教學
創新教育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實現教學方面的創新,積極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微課的運用對于創新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將例題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自主的去探究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讓學生自己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自主的掌握學習的進度,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問題解決,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微課形式教學,能夠拓展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因為通常微課都是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的拓展教學,因此對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三) 復習指導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復習是很重要的部分.通過復習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得知識掌握更為牢固.但是受課時的影響,留給我們總復習的時間并不多,而且復習時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內容又比較多,學生們對于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如何實現高效的總復習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在苦惱的問題.為了照顧到每個階段的孩子,讓孩子們都能進步,大多數老師都在采用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鍛煉孩子們的數學運算與應用能力,檢驗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以此方式來提高孩子們的成績.但過多的練習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使得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導致實際的效果差強人意.那如何才能實現高效的復習呢?筆者認為可以借助微課教學手段,例如在復習小數的意義與性質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將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并錄制成微課,同時錄制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各種題型、易錯題等幾個題型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及自己的時間分配來觀看微課視頻,完成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及相關的復習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互評作業,針對有問題的方式探討解決方法,并由學生進行講解,教師補充點評.經過實踐證明,此方式能夠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在經過兩節課的復習后,學生普遍感覺對知識的掌握上了一個臺階,在單元的測試中成績也能夠看出明顯的提高.因此,采用微課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復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復習效果.
二、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微課教學課件主要的特點就是時長短,教學目標明確.通過微課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有助于實現他們合作探索的自主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明確的把握所要學習內容的學習目標及要求.同時微課教學資源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采用數學微課課件教學時,學生們能夠從中感受到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有助于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 有助于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借助于微課資源以及網絡,學生們可以接觸到更多更全面的教學內容.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同時,借助于網絡的優勢,微課還能為師生之間、學生同學生之間提供交流的平臺,形成一種交互式的教學環節,使得教學模式得到改變.
(三) 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部分
微課作為知識的承載者,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多元化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從以往被動去接受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探索方式.學生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及理解程度,反復的觀看微課內容,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引導他們去思考,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互動,答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學習中的重點、難點部分.
綜上,將微課應用于職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課程的難點、重點部分,同時還有助于實現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
[3]萬國軍.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中小學電教(下),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