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依爾江·吐爾渾
摘要:就業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基礎,而作為就業群體中,具備較高學識素質的大學生就業,更是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推動力量。不過當前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結構換擋轉型的深入推進,并且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在高位徘徊,導致在部分領域出現就業問題。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重點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大學;就業問題;結構性矛盾;就業指導;自主創業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a)-0000-00
0引言
201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念問題、專業不對口問題、學識素質水平不夠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綜合來看是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原因共同導致的,因此,要解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要從這三方面著手。
1 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 總體勞動力供給壓力較大
從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以及高考生人數看,高校學生就業總體人數供給近幾年不會出現明顯的降低,全國城鎮就業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近幾年內也不會得到明顯的改善。與此同時,國家經濟進入升級換擋轉型期,很大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今后幾年內將逐漸被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替代,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還不足,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會導致勞動力供給呈現壓力,在整體上影響大學生的就業。
1.2 機構性就業難題
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呈現的結構性難題一直是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因素。不少地區出現大學生專業富余和緊缺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一些專業學生人數眾多,出現富余現象;而一些專業畢業生人數則遠遠小于企業用工需求,這種結構性就業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1.3社會歧視
從一些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看,除了上述比較明顯的、宏觀存在的問題之外,在一些微觀細節的方面,大學生就業也存在比較困難的問題。如性別歧視、身體歧視、健康歧視等。一些企業在用工招聘方面,明確只招男或者只找女等,對一些存在不影響工作的身體缺陷或者潛在病因的學生拒之門外等,這些問題雖然并不是很多,但也確實影響了一部分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1.4就業不誠信行為頻發
一些社會就業中介或者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急于就業的心理弱點,對學生進行欺詐,虛假宣傳招聘信息,引誘大學生上當,或者部分用人單位發布與實際崗位差別較大的招聘信息,在學生實際進入企業時發現不是應聘的崗位,不給大學生辦理社會保險等,這些就業欺詐行為的存在,會給部分大學生就業帶來傷害。同時大學生中也存在不誠信就業現象,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僥幸心理日益突出,失信行為也日益嚴重。對個人信息的虛假描述等,成為大學生誠信就業的主要問題。
2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2.1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結構在轉型中快速發展,對給傳統人才培養體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原有的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面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重新審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結合融合新時期人才需求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學科交叉,堅持理論結合實踐,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融合技能,以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2.2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僅有課程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高校應創新就業指導的形式,通過主題教育、個性咨詢、講座論壇、舉辦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分享等方式來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此同時,要加強畢業觀、擇業觀教育,逐步改變學生的擇業觀念,動員畢業生“入主流、去地方”,使畢業生接受“先就業、后擇業”的理念,提高畢業生的心理素質,正確對待新形勢下的擇業與就業。
2.3強化通識教育,提升學生自身素養
要不斷強化通識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此外,在重視專業教育的同時,將人文理念融入育人的各個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等諸多優良的品性,以加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2.4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高校應高度重視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開展“認識實習”“專業實習”,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性,另一方面深化學生對于實習單位的感性認識,開拓畢業生就業范圍,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增強就業競爭力。通過專業對口、實習項目針對性強的規范化訓練,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讓其在進入企業中后,可以順利打開局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5引導大學生誠信就業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誠信檔案成為個人競爭力的體現,對大學生創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寫明:“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所以,要通過建設大學生誠信檔案,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推動高校誠信教育機制發展和社會信譽體系建設,為人才就業打開通道。
3結束語
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社會的長遠穩定發展與國家的人才培養,是值得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在新常態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建議,希望可以對改善大學生就業、提升就業質量做出一定的有益思考。
參考文獻:
[1]郭麗萍.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就業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2]付斌,劉東捷,李曉敏.逆商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有效性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05)
[3]孫航.大學生就業“三位一體”協同機制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4]劉艷杰,任艷青.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基于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