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要】為開展農村供水工程現狀和“十三五”提質增效需求調查,新疆水利廳在全疆分三個片區進行督導檢查,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工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十三五”農村供水提出以下解決方案與建議。
【關鍵詞】新疆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及對策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國土面積164.37萬km2,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6,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轄14個地(州、市),89個縣,229個建制鎮,730個鄉場,9658個村。新疆總人口2015年為2238.96萬人,農村人口1328.01萬人,2006-2015年已受益人口為789.68萬人,截止2015年底,新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合計81.94億元。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1.45%,水質達標率達到61.54%,集中供水率達到77.67%,城鎮自來水管網覆蓋行政村的比例23.09%。項目所在縣(市)設政府立專管機構83個,現有運行管理人員5430人。認真總結“十二五”工程中的好經驗,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以便于更好地做好“十三五”規劃。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成效與經驗
1.1 取得的主要成效
經過多年農村飲水安全的投入與建設,目前新疆已建成工程數量1614處,設計供水規模167.58萬m3/d,日實際供水量134.19萬m3/d,受益人口1219.07萬人。Ⅰ、Ⅱ、Ⅲ類水源水質的工程1501處,占工程總數93%;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157處,占對千噸萬人規模以上工程總數46%;水處理設施完善工程155處,占537座地表水工程總數29%;消毒設備完善工程634處,占工程總數39%;配備水廠化驗室工程86處;供水水質達標工程1278處,占工程總數79%;村頭以上管道29114.64km,村內管道長度105873.34km,按表收費的工程842處,占工程總數52%;運行管理人員5430人,中專以上學歷人數28%。隨著新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穩步推進,農村飲水事業取得顯著成效。
1.1.1 惠及民生,成效顯著
“十二五”以來,我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介水傳染疾病和水致地方病的傳播得到了有效遏制,提高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水質合格率比2010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從全國落后行列步入到中上游水平。二是把廣大農牧民從繁重的吃水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三是直接改善了廣大農牧民的生產條件和生存環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牧民安居樂業起到了積極作用。四是通過組織用水戶參與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提高了農牧民節水意識,推進了鄉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五是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
1.1.2 工程運行管理取得突破,工程質量顯著提高
為全面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自治區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好、管理好,使工程長久發揮效益。一是加快建章立制,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飲水工程管理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44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實施細則》、《推進自治區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意見》、《自治區水利管理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辦法》;研究取消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招標文件、招標控制價和合同備案制度報備事權,進一步簡化了審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設管理機構,加強了供水工程的養護、維修、搶險、加固工作。三是根據工程規模和工程投資,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模式。四是以“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和確保成本”為原則,開展了水價核算征收工作。五是下大力氣狠抓工程建設管理,“十二五”以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質量、工程合格率顯著提高。
1.1.3 水質保障工作得到加強,水質監測工作取得進展
為加強水質檢測和監測工作,自治區加速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中心及檢測網絡,并就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保障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按照自治區的安排部署,開展了以水源保護、加強水質的檢驗和消毒、建立縣級水質檢測中心等為核心的水質保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目前,全疆千噸萬人水廠已建簡易水質化驗室87個,可檢測20項的縣級水質檢測中心25個。“十二五”期間,各地(州)、縣(市)采取逐級培訓的方式,累計培訓人員2000余名。
1.1.4 城鄉供水一體化供水進程加快
“十二五”期間,新疆農村供水工程在滿足農牧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的前提下,不斷擴寬經營服務領域,向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等方面延伸,進一步增強了供水單位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經營管理模式,打破鄉鎮行政區域界線,實施聯片鄉鎮集中供水工程,使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鞏留縣、瑪納斯縣、庫爾勒市、尉犁縣、澤普縣、巴楚縣、沙灣縣、吐魯番市、沙灣縣、阿瓦提縣、柯坪縣等11個縣市基本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
1.2 主要經驗做法
1.2.1 加強制度建設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管理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辦法》規范了農村供水機構的名稱、明確單位性質和級別。根據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部門下發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自治區制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明確了部門責任,下放了審查、審批權力,提高了辦事效率。全區所有農村水廠用電均按照《新疆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辦法》要求執行農業灌排電價。
1.2.2 以規劃為依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十二五”期間,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嚴格按照水利部核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進行實施,在項目排序上,把各縣市規劃里水質不達標、集中連片、水源供水保證率高的項目優先安排。
1.2.3 加大配套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工程如期完工
“十二五”期間,自治區配套資金達9.95億元、地縣配套近5億元,創歷史新高,確保了工程如期竣工投產,造福當地廣大人民群眾。
1.2.4 加大農村供水工程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力度
新疆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自2008年建成后,目前能實現正常使用。通過這幾年運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水利部、自治區的各項政策及有關信息能及時傳達到新疆各地(州)、縣(市)。飲水安全工程前期、旬報、月報已經開始實現信息系統上辦公。目前有20%的縣依托較大水廠基本建成了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信息系統。
2、工程建設管理中問題的解決辦法
2.1 進一步提高前期工作質量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前期工作的審查力度。按自治區要求,各地組織具備相應資質和經驗的單位承擔設計任務,成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審查專家庫,建立前期工作領導責任人和設計審查責任人制度,以提高設計質量。早摸底早規劃,報項目時應先調查清楚,做好相應的水文、地質勘察等基礎工作,做設計時,多加比選設計方案,盡量避免穿越公路、鐵路、天然氣管線、光纜、渠道及農田等,選擇最優化的方案,項目實施方案時要做好測量工作,盡量避開農田,樹林,這樣可以減少補償費的開支,縮短協調周期。按國家有關規定,簡化項目前期申報環節,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兩個階段的審批環節簡化為實施方案審批一個環節,既加快了項目前期工作進度,也減輕了縣(市)前期工作經費負擔。
2.2 “十三五”農村鞏固提升過程中農村供水將進一步向城市供水看齊
提高供水標準,供水材料廠由PVC改換成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的PE管,水表采用IC卡智能水表。近幾年人工費漲幅過大,原有的定額標準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應盡快出臺新的水利概算定額。初步估算新疆“十三五”農村供水工程的人均投資將達到1500元以上,才能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2.3 盡快出臺新的“新疆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初步設計編制綱要”
目前執行的“新疆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初步設計編制綱要”于2002年編制的,目前已過去14年,在水量計算上,原來的日用水定額,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生活的需求,人均日生活用水指標應有所提高,還應考慮庭院經濟用水量。
2.4 確定農村供水管理單位性質
健全農村自來水管理機構人員配備,實行定編定崗,解決工程運行管理人員編制,確保工程正常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工程效益持久發揮,維修養護是關健。改變以往重視工程建設,輕視運行管理的現狀。我區供水總站多為公益性的事業單位,負責管理維護好供水管網工程,由于單位是“自收自支”性質,收取的水費“收不抵支”,管理費用及維修經費一直由當地水利局墊付或負債經營,所欠費用越積越多,應成立專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機構,開設縣級財政維修資金及維修基金專戶。
2.5 加強專業培訓,加大使用管理人員培訓力度。建設縣級水質化驗室,配備檢測設備,并配備專職檢測人員,持證上崗,提高水質化驗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3、結論
農村飲水問題是農民群眾最關心,也是要求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根據以上調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實際,通過新建、改建、擴建、配套和聯并等工程措施予以解決,并且加強運行管理,切保新疆飲水工程的長久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報告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飲水工程現狀和需求調查報告
[3]新疆統計年鑒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