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星
【關鍵詞】 語文教學;多媒體;興趣;效率;重點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2—0100—01
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使知識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聲色兼備、動靜結合地再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怎樣才能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夠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求知欲望,為學生創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很快讓學生進入學習的角色。
如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上課伊始,多媒體課件顯示:青磚紅瓦、潺潺流水、花紅柳綠、燕子翩翩起舞,一個優美的小村莊展現在學生面前??梢粫海w沙走石、洪水滔天,優美的小村莊消失了,出現了大片貧瘠干裂的土地。學生頓時被眼前的突變景象吸引住了。老師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景象時想知道什么?有的說想知道這個小村莊里發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有的說想知道小村莊為什么消失了,有的說想知道優美的小村莊還會再現嗎……一雙雙小手不斷舉起,一個個問題應機而生,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一堂新課的巧妙導入能牽引整個教學過程,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想,產生共鳴。又比如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之前,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云朵、飄浮的云彩,七彩斑斕的彩虹……學生在這樣的情景面前,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云彩的極大興趣,為下一步學習課文打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能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枯燥的文字內容形象生動化,以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課文的難點就在于理解“飛”和“奪”的內涵。上課時,教師先播放《飛奪瀘定橋》的電影錄像,再現當年紅軍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把學生帶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然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說說紅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學生馬上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飛”就是搶時間爭速度,必須在敵人援兵的前面趕到瀘定橋;“奪”就是攻天險,不顧驚濤駭浪,不畏鐵索高懸,不懼敵人的槍林彈雨,沖向對岸消滅敵人。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能深深地了解紅軍戰士“飛”的艱難,“奪”的艱險,被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突破了課文的難點?!蹲兩垺芬晃?,教學的重點是細節描寫和對話描寫,那么,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表現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幾處細節變化,如脫、穿大衣,并可以通過放映圖片表現他表情變化,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說明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像再現于學生面前。如《故宮博物院》一文,介紹的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建筑群——故宮,課文對故宮的幾大建筑作了介紹,但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觀過故宮,盡管文字的介紹形象生動,學生還是難以弄清它們的結構和相互關系。我們通過CAI課件的幫助,帶領學生隨著鏡頭“游覽”一次故宮,參觀一下實物照片,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課文是如何進行說明的。再如講解冰心老人的《觀舞記》時,先讓學生觀看印度舞的一個片段,讓舞蹈者那輕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嬌媚的裝扮等異國文化風情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學難點也就順利突破了,由此可見,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用計算機控制音響設備,將課文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加上鮮活的畫面,使課文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意境,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春》時,不失時機地展示一幅幅風和日麗、山青水秀、草長鶯飛、百花爭艷的江南之春的景色,一定能將學生帶入那美妙的境界里,讓學生感知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音和春的生機。講《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時,可以用薩克斯曲《送別》配樂。曲中描繪的意境與《送元二使安西》恰有異曲同工之感,讓人產生聯想,情不自禁進入到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這正是這門課最牽動人心的地方。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