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倫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奠定小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基礎,培養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訓練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數學必須有效開發優秀的教學策略,利用有益的教學策略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要做到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后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后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著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松、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知識技能不斷提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教師不在于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并沒有對如何進行轉化作“操作”上的詳盡指導,而是啟發學生思考:“能不能試著自己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圓轉化成一個你學過的圖形?”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把學生推到了活動的主體地位上,他們紛紛投入到“如何轉化”的學習活動中去,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不少學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轉化方法,表現出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獨創性。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過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展問題。
在課堂提問上: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復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學習暫困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等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司其問,各有所得。另外,作業的不同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教師不僅精心設計基本題,而且設計一定數量的探索性、開放性習題,全體學生在完成基本題的基礎上,可自由選做探索性、開放性習題,同樣予以加分鼓勵。教師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使每一位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多項教學活動。
運用發現式教學,讓學生先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深入到課本、課外讀物等去研究探索。但作為小學生來講,他們年齡較小,經驗儲備、知識基礎和思維、研究能力相對較弱,認知能力、感悟能力畢竟有限,思維空間狹小,這就必須要求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要加強調控、加強引導,以防學生的思維偏離學習的軌道。尤其在研究的初步階段,決定研究方向、收集處理信息、組織合作探究、交流匯報等諸多環節,均需要教師悉心指導。因此教師不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導”字上下功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加人學生的研討、實踐活動、及時掌握信息和反饋意見,適時調整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頻率。
教師的適時點撥、適時引導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剛開始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時候。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把握好引導的“度”,因為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如果引導“過度”,便會偏離這個目的。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必須尊重他們的意愿,科學地引導他們自覺地完成研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其次,教師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方法指導和研究方法指導,進行“宏觀調控”。可以進行集體指導,也可進行個別指導,針對各個學生課題小組出現的問題進行逐個指導。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新課改中,我們必須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策略,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在課后用心總結修改,這們就會找到很多有效的教學策略,但都必須簡單易操作,自然適合。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漸養成勤于思考既動腦又動手的良好習慣。服務于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這對于學生來說終身受益。讓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探索、挖掘各種教學策略,不斷地拓展、總結、完善,以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精心打造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