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懿
摘 要 新課標提出,現階段基礎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精神得以增強,提高學生對基礎英語的學習能力,從而增強其對語言的駕馭能力。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被逐步引入教學課堂,其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本文主要探討對已有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實踐心得,并結合自身的條件進行適當調整與總結,從而產生較為完善的學習方法,用以提升英語支教的效果。
關鍵詞 英語小組合作學習 應用 支教 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57
2015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山西英語專業支教團圓滿完成了赴山西英語專業支教暨該院的第四年支教實踐。該實踐團打破以往的支教模式,利用所學知識,將現有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運用到大學生英語支教活動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1 小組合作學習
1.1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興盛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一種極具創意和實效的教學模式。它將集體拆分成各個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內部的互動與討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小組整體成績作為評價準則,來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以項教學活動。它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以學生間的合作交流為方式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著重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包括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監控和咨詢的作用,學生之間也可以互幫互助,進行疑難解答。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影響,共同進步,揚長避短,共同完成小組任務。
1.2 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及優勢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集體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間互相配合,形成一種向心力,一起去實現一個目標爭得一項榮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團隊內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學生可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2)形成“頭腦風暴”,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有機會有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不同角度的思想能夠相互碰撞,形成“頭腦風暴”,大家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互補中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善于換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增強創新與實踐能力,提升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更新了以往的課堂內容,改變了支教中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陌生感短時間內消失。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所提高,同時也為學生們引進了新型的學習方法——即自主學習與創新合作的學習方式。本次支教團進行了英語短劇的比賽,使學生們親身實踐表演劇本,增強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2 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在支教活動中的應用與探討
2.1 教學形式
經調查研究,我們將現有的較適合小學英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歸結于以下三點:角色表演、游戲互動、提問環節。
(1)角色表演。大學生支教不同于應試教育,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們所感興趣的話題自訂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實踐團自制了難度適中的《灰姑娘》劇本作為角色表演的教材,目的是為了提供使用英語的環境,讓其在學生們感興趣的情境中自然地用英語交流,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實踐團員對各組成員就與劇本相關口語、語法及句型進行輔導,以便其更好地理解與運用。
(2)游戲互動。游戲互動是小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風采。游戲互動的設置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在英美文化之文學篇中,我們對圣經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教授,在講到“創世紀”部分時,我們進行了“你畫我猜”的游戲,由老師隨機出題,組內4個人輪流演出上帝哪一天都創造出了什么,讓其余3個人去猜,對于正確率最高的小組我們會進行獎勵,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
(3)提問環節。提問環節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也非常常見。這些日常化的口語提問,使學生在回答與思考的同時增強了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如,我們在口語課中的“What is your dream”中這一句型。我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相互提問和交流,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在這個過程中,組內學習較好的學生先交流回答,學習稍差的同學向成績較好的同學學習后回答,既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信心,又達到了學習的目的,一舉兩得。
2.2 應用過程
2.2.1 形成小組
此次支教,我們為了使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達到最優化,在分組時支教團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將全班分為“均衡型”小組。“均衡型”即將整個班級成員分成若干個水平相當的小組。一般情況下4人為一小組,即前后桌四人,這樣討論起來較為方便。
2.2.2 任務分配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盲目性,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與目標。例如:在本次支教開始前,我們向學生們明確并詳細解釋了最后的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牢記《灰姑娘》劇本教材中每一個單詞與語法知識點并進行演出比賽。要想演出成功,小組成員除默契配合外還需體現個人特色。支教隊員結合學生個人喜好與性格合理分配角色,人盡其才,呈現一場惟妙惟肖的演出。學生們知道最后要進行一場比賽,為了給本小組爭光添彩,每一個學生在排練與演出時都異常賣力。
2.2.3 評價
(1)師評。大學生支教團較學校應試教育的優勢就在于一個班級同時可以有許多老師對不同的小組進行相應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通常以指導者、促進者以及合作學習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支教隊員對自己負責的小組及時地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小學生因紀律性不強而效率低下。教師適時給予表揚與鼓勵,激勵學生合作的積極性。
(2)組評。除了教師的評價外,支教團還實行了小組內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的機制,由小組長帶頭評價自己組內的表現情況,對小組表現進行反思總結。通過別人的視角來充分了解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追求進步。
2.2.4 競爭機制
有競爭才有進步,支教團于支教尾聲舉辦以小組為形式的英語短劇大賽,將競爭機制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形成“組內相互合作,組外相互競爭”的良好局面。以小組為單位,參與面更廣,后進生也獲得了許多被獎勵的機會。同時,這種競爭機制增強了小組內部的凝聚力,更好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與集體意識,這也是在今后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2.2.5 獎勵
由于面對的人群為小學生群體,我們還特意設立了相關的獎勵機制,比如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具潛力獎”、“最佳合作小組”、“最佳口語獎”等,并為每個人頒發了相應的獎狀,確保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收到相應的鼓舞,增強自信心。
2.3 問題所在
2.3.1 課堂紀律難以控制
由于大學生支教團歸根結底是由學生組成的,沒有學校的獎懲機制加以支撐,學生從心底里自然也就不會產生畏懼之感,加之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很多小組討論的情況出現,有時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很難控制,會耽誤一些時間和精力來重整課堂紀律,降低課堂效率。
2.3.2 時間不夠充足
由于支教歸根到底是短時間的教育活動,難免會出現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在支教時,往往支教隊成員剛一提出問題就宣布“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未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而很短時間之后就叫停。這時,部分小組可能剛剛進入討論學習環節,而有的小組可能還一片混亂,沒有進入正題。這樣“表面化”的小組合作學習并不能夠達到學習的目的,反而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熱情有所減少,事倍功半。
2.4 對策建議
(1)實施明確的獎懲機制,把握課堂尺度。支教團教師在講課之前要樹立威嚴的形象,并且要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提高課堂效率。授課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收”與“放”的尺度,保證課堂正常、平穩運行。可由多名支教隊員配合組織課堂紀律,在學生自主討論是進行適當的巡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對自己負責的小組及時地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小學生因紀律性不強而效率低下。
(2)提供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小組合作學習需建立在充足的時間之上。因此支教團首先應合理安排自己的支教內容與進程,適當條件下增加支教時間。其次,在支教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應適當留有一部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避免合作學習中出現過多的盲從現象。再次,教師也應向小組內部提供充足的交流與完善的時間,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讓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得以充分的發揮,真正起到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3 結語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式。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培養,同時也不失為大學生支教過程中的一劑靈丹妙藥。它能使學生們在交流中積極感悟,在學習中體會享受,彼此分享學習中的無限樂趣。而大學生支教時更應結合自身條件及需要,適當程度上加以改進小組合作學習機制以適應支教模式。讓學生在英語支教學習中培養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探索中認知自我,解決問題時更加富有創造性,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麗華.淺談小學英語英語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2] 王英.在和諧中分享快樂——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時代教育,2014(4).
[3] 聶春榮.淺談英語小組合作學習[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