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玲 段雅超
摘要: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比指標已正式取消。文章依據Monti-Klein模型,試圖分析取消該指標對銀行最優決策的影響。通過模型分析,文章發現存貸比的取消對銀行的最優存款利率、最優貸款利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但是有助于擴大銀行的最優貸款規模,同時縮小銀行存貸款利差,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關鍵詞:存貸比;銀行利差;企業融資成本;銀行監管
一、 引言
存貸比,即銀行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之比,是我國監管當局對銀行業流動性進行監管的指標之一。多年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各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之比必須低于75%。存貸比指標的設定從微觀上可以監控商業銀行流動性;從宏觀上可以調節信貸規模,間接調控宏觀經濟(翟光宇,2013)。然而2012年下半年開始,存貸比屢次接近甚至超過75%紅線;同時隨著我國與國際接軌,在商業銀行的監管方面已經引入了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來控制商業銀行流動性,存貸比的監管作用面臨重疊,這引來銀行業界對存貸比監管指標的詬病。同時,現有研究已經發現存貸比指標的多項弊端:首先,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余額與貨幣供應量的相關性逐年減弱,這也就表明通過控制存貸比來控制貸款規模進而控制通貨膨脹的路徑并不有效(翟光宇,2013);其次,現有研究發現,存貸比約束對于中小銀行的影響更大,并且已經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郭琪、彭江波,2012);再次,由于存貸比監管限制了貸款規模,使得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的發揮有限,進而會導致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即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來控制貨幣供應的路徑會不暢通(丁倩,2013);最后,存貸比約束也會強化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以及銀行資本的順周期性(江曙霞、何建勇,2011)。面對諸多問題,2014年開始,銀監會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同業存款等項目的存貸比統計口徑進行調整,一定程度上放松了75%的限制;2015年通過修訂商業銀行法,正式刪除了已存在20多年的存貸比監管指標。而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比監管指標的取消會對商業銀行的最優決策、貸款規模、存貸利差方面產生如何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分析。本文將建立銀行最優決策模型對此進行探討。
而在銀行最優決策的研究方面,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研究將商業銀行監管指標引入銀行最優決策模型。Diamond和Rajan(2000)應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福利成本,發現資本充足率制度在減少銀行的道德風險同時卻降低了銀行創造流動性的能力,從而產生大量的福利成本。Bliss和Kaufman(2003)通過建立一個包括存款準備金率約束和資本充足率約束的統一模型來解釋銀行信貸行為的順周期性和信貸萎縮現象,發現由于資本充足率是受限制的,即使央行在存款準備金率上作出調整,在經濟衰退期,由于擴充資本的高成本性,銀行也會選擇收緊貸款規模,從而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Kopecky和Vanhoose(2004)通過銀行利潤最大化的靜態模型分別研究了無銀行資本充足性約束、銀行資本充足性低于和高于監管當局要求三種情形,發現至少在短期內資本約束會限制貨幣傳導。Bolton和Freixas(2006)通過一般均衡模型發現由于銀行貸款受到資本充足率的制約等原因,無論銀行的流動性是否發生改變,貨幣政策通過銀行信貸的傳導都是無效的。Disyatat(2011)通過一個包括公司、銀行和家庭三主體的一般均衡模型,發現貨幣政策在銀行的傳導是通過銀行資產負債表狀態的改變以及風險預期的改變來影響信貸規模的。
總體來看,國內對存貸比的研究較為零散,數量有限。而現有對銀行最優決策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分析銀行信貸渠道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即便部分研究已經將銀行監管指標比如資本充足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納入框架一起討論,卻并沒有對存貸比指標進行研究。本文試圖在前人基礎上,分析存貸比監管指標的取消對銀行最優決策的影響。
二、 模型分析
本文在Monti-Klein模型(1971)與Kopecky-VanHoose(2004)的擴展模型基礎上對商業銀行的最優化行為進行分析。Monti-Klein模型(1971)是研究銀行最優化行為的經典模型,廣泛應用于銀行市場競爭結構的研究中,之后的商業銀行最優化模型均以此為基礎得到擴展。Kopecky-VanHoose(2004)在該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商業銀行多項監管約束,并將貨幣經濟學范疇內的存款規模函數、貸款規模函數引入方程,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完全壟斷銀行的最優化模型。該模型在商業銀行監管與貨幣政策傳導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劉斌,2005;馮科、何理,2011)。本文的具體模型建立如下:
本文假定市場只有一個銀行,本文忽略銀行所持有的政府債券,假定其與銀行貸款完全同質。該銀行擁有兩種資產貸款(L)和貨幣市場頭寸(M);擁有兩種負債存款(D)和存款準備金(R);除此之外銀行還有所有者權益——即銀行自有資本(K)。根據資產負債表均衡條件,此時有銀行資產負債均衡方程,使得銀行資產等于銀行負債與銀行所有者權益之和,具體如下所示:
L+M+R=D+K
各種資產和負債都有外生收益率,分別為貸款收益率——即貸款利率rL,貨幣市場收益率rM,存款收益率——即存款利率rD,自有資本收益率rK。并且資本的必要報酬率應該高于貨幣市場收益率,否則銀行股東不會投資,因此有rMC(D,L)=CD×D+CL×L
1. 不存在存貸比限制時的商業銀行最優決策。不存在存貸比監管時,銀行的最優利潤函數為銀行的收益扣去成本,表示如下:
max rLL+rMM-rDD-rKK-cDD-cLL
此時對最優函數求解,可以得到當存在存貸比約束時,銀行利潤最大化時的最優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和貸款規模,依據庫恩塔克條件求解結果如下所示:
下面就存在存貸比約束的銀行最優決策結果進行分析:
1. 存貸比約束下最優存款利率、最優貸款利率的分析。銀行的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是其從事經營活動的主要手段,也是貨幣政策通過信貸機制進行傳導的主要手段;通過比較加入存貸比約束的監管限制后最優利率的變化,可以反映該監管指標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從最優結果來看,加入存貸比約束后的最優存款利率r′D、最優貸款利率r′L與無存貸比約束的rD與最優貸款利率rL,由于含有的變量很多,兩者的差異取決于賦值討論的結果,本文對變量進行賦值后發現差異并不明顯。也就是說,存貸比限制的存在與取消,對單獨的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影響并不明顯,后者取決于存款、貸款對存款利率、貸款利率敏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2. 存貸比約束下最優貸款規模的分析。貸款規模的變化可以體現增加與取消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后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從存貸比約束下的最優貸款規模L′來看,
為了便于分析,本文又進一步將模型進行簡化,忽略存款、貸款成本再進行最優化求解,結果如下:
3. 存貸比約束下存貸款利差的分析。在分析存貸款利差時將存款規模D與貸款規模L的公式化簡,忽略截距項帶入方程,可以得出最優時的一階條件為:
其次,將最優解變形可以得到:r′L-r′D=(r*L-r*D)/?茲,其r′L為有存貸比約束下的最優貸款利率;r′D為有信貸比約束下的最優存款利率;r*L,r*D分別表示不存在存貸比約束的最優貸款利率和最優存款利率。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貸款規模小于存款規模,也就是說存貸比比值小于1,?茲<1,可以得到r′L-r′D>r*L-r*D。也就是說當采取存貸比指標進行監管時,銀行為了利潤最大化會擴大存貸款的利差。也就是說,當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增加存貸比限制后,銀行想要獲取更高的收益無法通過擴大信貸規模的途徑來實現,將采取擴大存貸款的利差的方式來完成,進而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反,當商業銀行降低存貸比限制時,銀行的存貸款利差會減小,企業融資成本會下降。
4. 模型簡化后存貸比約束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探討存貸比約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本文嘗試對Monti-Klein模型進行進一步簡化,在最優利潤函數中的商業銀行成本函數簡化,忽略銀行存款與貸款的成本;同時將監管約束條件中的資產負債平衡條件簡化,忽略銀行貨幣市場頭寸。簡化后的最優化函數與約束條件如下所示:
然而通過求解可知,當模型簡化并增加存貸比約束條件后,由于模型同時存在資本充足率約束、法定存款準備金約束、以及存貸比約束,最終模型的最優存款利率、最優貸款利率依然取決于賦值的最終情況,無法做出判斷。
三、 研究結論
本文結合我國商業銀行法進行改革的現實,分析探討了我國存貸比指標取消對商業銀行最優決策的影響。通過建立商業銀行利潤最優化模型,本文發現當監管機構增加對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限制后,由于貸款規模受到限制,銀行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潤會在存貸比限制內盡可能擴大存貸款的利差,進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反,當監管機構降低甚至取消存貸比指標的限制時,商業銀行最優貸款規模會增加,同時銀行的存貸款利差會縮小,間接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而從商業銀行存貸比監管指標對銀行最優存款利率與最優貸款利率的影響來看,其影響是不確定的,最終最優利率取決于存款規模與貸款規模分別對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敏感性,即便在最簡化模型的情形下,商業銀行的最優存款利率、最優貸款利率的影響也依然是不確定的??偠灾?,通過本文的理論模型驗證發現,我國存貸比指標的取消對于擴大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縮小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利差有著正面作用,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因而取消該指標是及時有效且有助于經濟發展的。
參考文獻:
[1] 丁倩.存貸比限制對央行貨幣調控的影響分析[J].上海金融,2013,(2):64-67.
[2] 馮科,何理.我國銀行上市融資、信貸擴張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2):51-62.
[3] 郭琪,彭江波.“以存定貸”與中小企業信用約束——山東省例證[J].金融研究,2012,(12):165-177.
[4] 劉斌.資本充足率對信貸、經濟及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5,(8):10-22.
[5] 江曙霞,何建勇.銀行資本、銀行信貸與宏觀經濟波動——基于C-C模型的影響機理分析的拓展研究[J].金融研究,2011,(5):100-112.
[6] 翟光宇.存貸比監管指標是否應該放松——基于中國上市銀行2007-2012年的季度數據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6):96-101.
作者簡介:蔣先玲(1965-),女,漢族,湖北省潛江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貨幣銀行、國際金融;段雅超(1986-),女,漢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與開放宏觀經濟。
收稿日期: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