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盛
摘要: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要學會發(fā)掘課文中的“美”,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本文提出,語文教師要找出典型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及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并鼓勵學生進行審美創(chuàng)作。文中結合初中語文人教版實例,分析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審美能力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點,同時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必備基礎和前提條件。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許多學校已經(jīng)開始注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審美的教學主要是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審美觀和人生觀,在提升學生審美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找出典型形象,樹立美的事物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許多“美的事物”。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要素都和“美”有關。首先是課文,語文課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體,古往今來的很多名作都涵蓋于課文中,能夠從各種角度體現(xiàn)出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其次是語言,即老師可以利用“聽”與“讀”這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最后是漢字本身。中國漢字本身就具備許多美的特點。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準典型形象,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課文《秋天》,其中有許多美的事物和語言。如“伐木聲飄出幽谷”、“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還有“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這類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法的優(yōu)美語句。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詩句的情感和審美基調,然后再問學生:“詩中描繪了幾幅圖畫?”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說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等。老師再加以渲染,讓學生感受詩中出塵脫俗的寧靜、悠遠、清柔的秋之氛圍,還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特別喜歡的美句進行背誦,并闡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典型的美好事物,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
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體驗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人物形象等,使學生對“美”有一個具體的概念。老師要指引學生對課文中的語言美進行深層次的品味,并在對課文語言特色產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讓學生對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展開更加深入的體會,使學生的道德情操與審美能力全方位提高。
例如,初中語文人教版中《最后一課》,這篇小說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這兩個人物形象,并通過細致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和人物形象,然后整理思路,用簡單的語言復述課文,進一步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再詢問學生:“小說語言有怎樣的特色?作者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分別是怎樣的人?”“為什么小弗郎士覺得今天的課全都能聽懂,感到很容易?”學生通過這些思考,可以先感受到小說的語言美,然后通過對小說豐滿人物形象的了解,體會到其中的深刻情感,培養(yǎng)出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通常情況下,仔細分析研究文學作品,才可以發(fā)現(xiàn)并了解文章的藝術特點。如果沒有對課文進行深入解析,學生很難明白文章所講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初中語文教材中收納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短篇散文、小說、雜文、詩歌等,還有的是中國古代文學著作,或是長篇文學作品的節(jié)選,其體裁與形式豐富多樣,表現(xiàn)手法也各有不同。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研究課文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技巧,并學會在課文中尋找問題、解答問題,通過對文章特色和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例如,初中語文課文中朱自清的《背影》,通過對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深切地表達出了父子之間的情感。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再向學生提問:“文中總共提到幾次背影?作者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可以自主找出,文中提到“背影”的地方共有四處。這時老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思考每次描寫背影對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什么作用。并讓學生說出,最令自己感動的“背影”是哪一處,為什么。通過對課文的仔細分析,學生能夠培養(yǎng)出對文章的審美鑒賞能力,領會到課文的精妙之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進行審美創(chuàng)作
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訓練,促使學生將學到的東西以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要注重寫作教學,指引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深入地體會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審美感受升華為審美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跨入更高層次的審美領域。老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美進行自主觀察和探究,建立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再讓學生用美的文字表現(xiàn)出美的事物或形象,歌頌自己心目中“美”的情操。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走向戶外接觸自然,感受花、鳥、魚、蟲、山、水、樹以及四季變化等各種美好,在自然中尋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
例如,初中語文課文《敬畏自然》,文中寫到了宇宙的神秘,大自然的奇妙以及人類的智慧。老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解答,能夠整理好文章的大致思路。然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課后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一種大自然中的事物,體會自然之美,再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寫下一篇文章,記錄自己在這次課外實踐中的所見所得。從而鍛煉自己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 索昂扎西.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J].赤子(中旬),2014,04:184.
[2] 馮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學周刊,2012,05:93.
[3] 郭立鋒.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學周刊,2015,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