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瑩
[摘要]中國是農業大國,與歐美發達國家農業的經營模式相比大不相同,我國農業主要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規模小,尚未形成與美國農場式的成熟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立,是農村城市化、現代化的表現,是連接農業生產與市場交流暢通的軌道,將小規模、分散的農村生產與社會經濟大市場相連接,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信息化作為時代發展的動力與標志,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難以預見的作用。同時,電子商務也逐漸成為了帶動農村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具有巨大潛力的交易模式,電子商務逐漸改變了農村地區農產品交易的方式。本文以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為主題,分析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可行性發展、發展瓶頸、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多元化、科學化的原則推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帶領我們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讓網絡惠及到人民群眾。
1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層次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時間較短,還處于低級水平,由于在技術水平通訊設施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陷,農業商品以及農業制品在流通加工以及質量方面存在眾多不足,所以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類型不能以上面的任何類型定位,在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中也不能照搬B2B、B2C、C2C等完整形式的電子商務流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需要研究當地線下農業商品的銷售狀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以滿足當地電子商務發展需要。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形勢。
(1)電子商務萌芽期。
這是指農產品電子商務剛開始興起的時候,電子商務起初發展的比較簡單,農產品的買賣雙方可以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隨時發布和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后,買方與賣方通過互聯網交流軟件進行溝通。這種交易活動是在廣告的傳統基礎上加入網絡技術,并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初級的電子商務模式界限比較模糊,沒有具體的規范可循,并且商品的信息比較松散,對信息的搜索會有些模糊,不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這些網絡軟件獲得交易對象以及社會需求。在這種簡單的交易方式中,交易行為只有供求信息通過網絡展現,而協議的主體還是在線下完成。由于初級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具有高度的開放性,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違法違紀的現象,平臺的發展沒有完善的法律作為保護,網上交易平臺對自身的行為約束較小,沒有責任意識,所以線上金錢交易還是非常少的。
(2)非支付型電子商務。
這種電子商務又稱之為營銷網絡化。其實質含義是指農產品或者農用產品的銷售環節(包括供求信息的發布、價格的定價、交易完成的意向、合同的簽訂等),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完成,其中貨物的配送、運輸、商品支付與結算都通過線下交易完成,但物流信息可以在線隨時跟蹤。所以非支付型電子商務是信息與商品以及資金流動是相互分離的。非支付型電子商務建立在初級電子商務的基礎之上,其交易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與保障,是農村電子商務向成熟階段發展的過渡期,目前應用較為廣泛。
2 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水平較低。
農村信息技術設施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要想電子商務逐步發展,必須具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與網絡,否則沒有完備的基礎設施會使的農村電子商務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我國現階段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整體水平來看,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設施建設水平也參差不齊,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尚未健全,甚至存在網絡空白區域。根據2012年全國電信業數據統計,行政村通寬帶方面,全年新增通寬帶行政村1.9萬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從年初的84%提高到87.9%。自然村通電話方面,全年新增1.1萬個自然村通電話,全國20戶以上自然村通電話比例從年初的94.7%提高到95.2%。信息下鄉方面,全年新增2006個鄉鎮實施信息下鄉活動,新建鄉信息服務站2052個、村信息服務點29623個、鄉級網上信息庫9943個、村級網上信息欄目66790個。開展信息下鄉活動的鄉鎮比例達到85%。可盡管我國農業信息化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投入不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成熟度。
(2)缺乏高效的支付結算手段。
交易支付是電子商務流程中的關鍵環節,支付的完成與否也就證明交易的完成與否。一般電子商務中支付的手段各異,存在許多不同的交易手段,伴隨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的業務形態,逐漸由信息服務轉向在線交易。但是,在日常的銀行辦理業務時,開通電子支付功能必須到銀行柜臺辦理,通過下載客戶端或者支付寶等軟件來運行,完成電子支付的行為,在注冊的過程中流程比較繁瑣,一定程度影響了用戶開通積極性。同時,還有最近比較流行的微信支付,將用戶手機和銀行卡綁定到一起,使用戶的交易選擇更加的多樣化,而且簡單易學,用戶可以足不出戶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來完成,給用戶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一功能極大的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但目前為止,移動支付在不發達的地區也存在不支持的業務,所以電子商務在農村要全面推開還有很多實際問題。另外,支付中還存在一些安全問題,操作水平等,最后,很難改掉傳統的消費觀念。總而言之,在目前環境的制約下,農村的網絡覆蓋還不夠完善,僅靠移動支付是遠遠不夠的,并且有些復雜,需要探索一種支付簡單,安全性高,易學的支付手段。
(3)農民電商意識較差。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經營理念,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來匹配。由于互聯網的廣泛發展,電子產品在農村的發展過程還是非常迅速的,在農村,一般移動電子產品基本已經普及,但是現階段務農的農民普遍電子商務操作能力不高,文化程度較低,因此,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一定困難。據統計,全國農村網民中,文盲占9.5%,小學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專及以上占0.2%,農村網民學歷不高,初中以下占62.5%。并且網絡的應用中,用于音樂、網絡視頻、游戲及聊天的較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用戶使用網絡主要用于娛樂,真正用于經營的很少。另外,農民在電子商務方面并沒有專業的人士進行指導,一般人都對電子商務還十分陌生,并且對網絡上的商品持懷疑的態度,其實,從事電子商務的過程并不是復雜的不可學習,不用過硬的技術手段也可以熟練操作,只需要懂得簡單的搜索網站、瀏覽,查詢,注冊用戶名、支付的手段即可。
3 構建電子商務平臺的主要策略
統計表明,2009年歐盟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商務總額為26.27億美元,其中農業電子商務所占的比例為15%;在美國,從事農產品網上交易的9.5萬多名農場主中,有79%的人通過網絡獲得30萬美元以上的年收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市場大而散,我們應該學習國外先進的網絡電商構建方式,采取多種策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 因地制宜打造符合需求的電商平臺。
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與城市相比起步晚,并且到目前為止發展的依然十分緩慢,但是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就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玉一樣,需要不斷的進行加工,改造,最后才能成型,農村在電子商務的開發上吸引著很多商家的關注,但開發農村市場成本高,普及率低,見效慢,這就是導致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僅僅是商家個人的主要問題,一些農村的先進人士,想要學習電子商務,但是卻沒有供他們學習機會和條件,這就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處于瓶頸,至今未向前發展的主要原因。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格局,政府應繼續加大網絡覆蓋密度和信貸資金的支持,并且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共同打造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市場,創造出一條農村特色的電子商務體系,打造高效的商品流通體系,一旦農村的電子商務開始開展,那么農村的物流也會跟著發展。
(2)加強農產品電商金融的普及力度。
我們強調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作用,強調農村電子商務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好處,但是我們不能本末倒置,電子商務只是我們擴大收入的途徑,并不能替代農業生產和傳統的交易方式,它是農村商品交易的一種新型方式,可以為農民朋友的農產品,物色出一個好的銷路與好的銷售價格,農村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虛擬的交易形式,但是這種虛擬經濟卻是建立在農村實體經濟的基礎之上。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是農村實體經濟發展的新需要,是農村進步的主要手段,是當代社會形態的要求,只有和時代的腳步保持一致性,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同時其電子銷售數據更有利于統計農業經濟,是統計人員統計農村經濟的主要數據,廣大的農民朋友可以據此進行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這樣以來農民可以在作物的種植上更加具有方向性,對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農村電子商務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不可能脫離農村實體經濟而單獨存在。它產生于農村實體經濟,也依托與農村實體經濟。“取之于農,用之于農”,要牢牢依托于農村的實體經濟,為百姓造福。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產品電子商務縮短了農戶、農民專業合作以及消費者之間的的距離,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開展與實施,減少許多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木,能夠人力推動農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為此,只有通過構建高效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農產品的流通,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艾理,蕭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索[J].中國信息界, 2011(12).
[2]周海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中國信息界, 2012(1).
[3]鄭雪蓮,宋杰,黃程.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