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吉萍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閱讀教學中,作為教師要通過種種途徑,讓學生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從而最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如今,在實施素質教育之際,仍然有不少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高談闊論,而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了老師的“忠實聽眾”。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是老師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覺得自己如果講漏一點、講少一遍,學生就可能學不會,一定要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講得通透明白。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性還存在嗎?更談不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專家提出“精講多練”。我覺得在練中,一定要突出“多讀”。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對閱讀教學提出“要重視朗讀”的明確要求。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經驗證明,搞好朗讀訓練有許多好處。
第一,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實際上,不論是放錄音或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試讀,只要朗讀得好,創(chuàng)造出情境就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使他們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深入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情緒,從而把自己當成作者,靠朗讀代替作者講話,代替作者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抒發(fā)情懷。毫無疑問,這大大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
第三,有助于密切讀與寫、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聯(lián)系,提高表達能力。朱自清講過“朗讀對于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周振甫說:“懂得音節(jié)和情緒的關系,到寫作時自會采用適宜音響、節(jié)奏來表達胸中的情意。”事實上,朗讀就是語音、語調、速度、節(jié)奏、力度的訓練,這對于提高表達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個演講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確的語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個基本語調,處理好速度快慢、停頓、節(jié)拍、輕重音力度,就會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第四,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好方式。不斷進行朗讀訓練,就可以增強對語音的感受能力。增強對語言規(guī)范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如果這種語感形成了,只要聽到不正確的語音或詞不達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馬上就會從接受角度感到不適,甚至加以排斥。
面對小學生,在課堂上,如何組織好朗讀,發(fā)揮朗讀的最大作用來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書的興趣
現代的教育觀,要求教師把民主帶進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讀書氛圍,使學生打消怕讀錯的顧慮,消除緊張的情緒,變得敢于讀書,樂于讀書。所以,學生開始讀書時,教師可以微笑著,親切地說,“請小朋友把這一句(段)讀一讀,看誰讀得最認真”。學生讀的時候,不督促不打斷,耐心聽。學生讀得不好,加字丟字或讀錯字時,不批評,而是用肯定加建議的方式說,“你讀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點,把這句話(這個字)再讀一遍,好嗎?老師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如教材《識字1》“百鳥爭鳴”中“爭”(zheng)這個字不容易讀準,朗讀時,有的學生把“爭”讀成“zeng”,有的讀成“zen ”,還有的讀成“zhen”。面對讀錯音的學生,我不斥責,而是不厭其煩的鼓勵學生一遍又一便地糾正,學生呢,則一個個大膽地讀,直到讀正確為止。
另外,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讀書的伙伴,和學生一起讀書。這樣,學生置身于一種寬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讀書環(huán)境中,才會喜歡讀書,才會讀得生動,讀得愉悅。
二、交給學生讀書的權力,激發(fā)學生“我會讀”的內在愿望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我讓學生輪流承擔朗讀第一遍課文的任務,調動班上每一個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guī)椭鷮W生樹立讀書的信心,相信“我會讀”。讀完課文后,我還讓學生自己進行評讀,如“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能像他那樣讀嗎?”“哪里讀得還不夠,你能讀得比他更好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達到自讀自悟,讀中見悟的目的。
變換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
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好讀到位,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就要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如集體讀、個人讀、分組讀、領讀、導讀等,但最能引起學生朗讀興趣,感受朗讀樂趣的有以下幾種朗讀形式:
1、分角色朗讀
即讓學生讀課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課,讓學生戴上頭飾,變成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各自朗讀它們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語句,此時,學生已把自己當成是課文里的一員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讀得入情入境。
2、競賽式朗讀
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因此,我在班上開展“誰是最佳朗讀員”的活動,并貫穿于每一課的朗讀教學中。競賽式朗讀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從而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3、想象式朗讀
根據課文內容,邊朗讀邊想象,把文字變成一幅幅活的畫。如學生朗讀《村居》這首詩時,我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結果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風箏;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到春天來了,中教網綠了,黃鶯飛,燕子舞;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好像看到四海公園池塘邊柳樹那長長的柳枝在飄來飄去……想象式朗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豐富的想像能力。
4、配樂朗讀
朗讀課文時,用合適的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種種途徑,讓學生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從而最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總之,沒有瑯瑯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課,讀必須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正是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給朗讀以時間上的保證,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