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王雪瑤
摘要:皂基就是一種制皂的基本原料,是將油脂和堿與水反應而成的。利用皂基制皂就是把皂基加熱融化,加入精油和色素,定形冷卻后即可得到造型美觀的手工皂。制作工藝較冷制皂來說相對簡單易操作,而且安全成功率高。對于皂基制作手工皂來說,透明度和軟硬度以及潤滑度都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我們認為這些與加入乙醇的含量,融化時的溫度以及加入乙醇的時間都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研究的方向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在選擇皂基這種基本原材料的時候,為了使研究更加充分,我們對于皂基的市場平均價格以及皂基制皂的成本進行了計算,在選取最佳的制皂工藝條件的同時,也考慮到了成本的問題,使得研究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 皂基 手工皂 皂化反應 冷制皂 制皂
中圖分類號: TQ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隨著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手工皂制品,消費者對于這些手工皂的安全性和實用性也有了極大的關注。根據調查,市場上銷售的手工皂分為兩種:一種是冷制皂,即利用油脂和堿(如氫氧化鈉)經過皂化反應得到的;而另一種成為皂基皂,是將皂基這種半成品經過加工后得到的。
1皂基制皂簡介
皂基制皂與我們利用油脂和堿經冷卻后得到的熱制皂還是有所不同的[1]。
首先是采用的原料不同。皂基制皂,是將工廠里生產出來的皂基直接進行加工。這種皂基,一般可以看作成油脂和氫氧化鈉與水反應直接制成的。所以缺少了一般冷制皂中的甘油成分,用起來不夠潤滑。熱制皂就是將油脂和堿經過皂化反應得到的,這個過程對于溫度和各成分的比例要求都很高,油脂可以選擇比較珍貴例如椰子油和棕櫚油。值得說明的是,無論是哪一種皂,都可以加入精油等成分,所以說不是所有的精油皂都是手工精心制作的。
然后是制作工藝的不同。皂基皂的制作,把皂基加熱至融化,然后憑借個人喜好加入色素,精油,再冷卻定型即可,操作十分簡單。而冷制皂,就是將皂化反應的溫度控制在70℃—80℃之間,攪拌并且加入甘油蓖麻油等成分,最后需要放置于干燥通風處。可以說冷制皂要求的工藝條件比較精細,也需要較長的時間。[2]
其次是制作周期的不同。皂基制皂的時間周期很短,除了需要加熱以及之后的冷卻過程,不需要其他的時間等待,成品可以馬上使用。而我們用油脂和堿制皂的過程比較復雜,需要加熱和攪拌一到兩個小時,而且冷卻后還需要擱置通風一段時間才可以使用。
二者的甘油含量不同,皂基在生產過程中,會把皂和甘油分離,甘油另外作為成品進行批量售賣,所以這樣制作出來的皂會缺少潤滑感,使用后會使得皮膚略干燥。而在熱制皂或者是冷制皂,皂里面甘油的含量可以達到20%以上。
對于肌膚的功效不同。皂基的清潔功效十分好,對于干性或者是中性皮膚來說,傷害十分大,而且在皂基的制作過程中,時常會加入酒精或者是糖使其透明度增大。
兩種皂的成本價格也大不相同。皂基的價格低廉,一般來說,1000克左右的皂基只需要18—26元不等,且制作工藝簡單,人工成本,時間成本上都要遠遠低于冷制皂。
2皂基制備流程
3皂基特性
4透明和非透明皂基
在進行市場調查時,我們發現皂基分為透明和非透明皂基。透明皂基的制作工藝主要為55度左右的時候冷處理法將水、油脂和堿液,拌勻之后加入甘油,加熱之后等到皂基成為膠狀,在皂基中添加酒精。十分鐘之后加入砂糖,再進行加熱,最后放入模具中冷卻。透明皂基主要是因為在其中添加了足夠的酒精和蔗糖,使之能夠透明成型。而大多數的廠家宣傳時都會忽略掉酒精成分這一說法,而是宣傳了他們添加到了一種天然的棕櫚油的成分。
而且制作透明皂基的時候要求不能夠有油脂殘留,所以需要加入足量的堿液,而且為了使得皂基的透明度達到標準,常常需要加入足量的酒精,而在酒精混合液總,砂糖和甘油的量過多會使得皂基的硬度變低,手感度不佳。所以皂基本質上的成分中帶有的酒精量和其他成分含量配比需要非常精確。[3]
在利用透明皂基制手工皂的時候,一般添加其中的各成分含量如果達不到標準,將會使得制成的手工皂透明度不夠,可能會制作不出透明皂。
對于皂基的透明度結晶問題,是由蔗糖的含量控制的,蔗糖的配比能夠決定了透明皂基的成功與否。
在手工皂只做的過程中,皂基作為一種成熟的工藝品,理應發揮其重要的價值。在用油脂進行制作手工皂的時候,工藝程序復雜且工藝成本偏高,比較耗費人力物力。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對皂基的改造加入一些必要的成分使之變成可以被使用且能夠被大眾接受的手工皂制品。[4,5]
參考文獻
[1] 譚大志, 冉媛媛, 周立靜. 手工肥皂的實驗設計[J]. 實驗室科學, 2010, 3(6): 45-68.
[2] 梁紅艷, 黃小棟, 金玉華, 等. QB/T 2486—2008洗衣皂[S].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 34-35.
[3] 李江華, 路麗琴, 張洪, 等. 化妝品和洗滌劑檢驗技術[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7: 130-137.
[4] 張德昌. 淺析皂類產品的發展趨勢[J].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 2010, 24(03): 40-42.
[5] 韋小超, 唐犇. 中性香皂的配方優化及工藝過程控制[J],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 2008, 12(1):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