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全麗 張仁波 錢正敏
摘 要:對貴州省R縣部分偏遠山區初中生探究性學習能力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偏遠山區初中學生探究興趣較濃,但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綜合素質不高,探究興趣較濃厚,但探究意識、能力不足,探究意志品質不高。可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利用學科特點有意識培養培養學生探究素養,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優勢來改善目前狀況。
關鍵詞:偏遠山區;初中生;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235-02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樹立科學精神 [1]。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探究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2]。為此筆者對貴州省R縣部分農村初中生探究性學習能力進行了調查分析,從而了解偏遠山區初中生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R縣5所偏遠山區農村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
2.調查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發放學生問卷共511份,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466份,回收有效率為91.2%。此外,為了了解更多信息,還對教師和學校領導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和態度
筆者首先對學生是否了解探究性學習進行了調查,44.4%的學生表示不太了解,35.9%的表示基本了解,只有19.7%表示完全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不夠,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滲透不足。89.7%的學生表示喜歡生物課探究活動,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探究興趣。79.2%的學生表示愿意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生物方面的探究學習,可見大部分學生是肯定和支持探究性學習的,但還有一小部分持否定和拒絕態度。對不愿意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原因進行調查,有55.6%的學生是因為學習任務繁重,所占比例最高,其余的是因為探究性學習的效率較低、生物不參加中考和對生物不感興趣等原因,說明“學習任務繁重”是學生不愿意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原因。此外,山區學生多數為留守兒童,放學后家務及田間勞作較重,學生學習和生活壓力普遍偏大,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探究意志品質
多數學生只是偶爾在課下向老師請教以及與同學討論問題,41.2%的學生會經常與同學討論生物方面的問題,但僅有13.1%的學生課下會向老師問問題,5.2%的從不與同學討論生物方面的問題,可見多數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不足。77.9%的學生喜歡閱讀生物相關的課外書籍和資料,說明多數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較濃,良好的學習興趣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學生探究意志品質進行調查發現,學習中遇到難題的時候21%的學生總是會刨根問底,35.6%的學生經常會刨根問底,實驗中實驗結果與理論結果不一樣時,53.9%的學生會重做一遍再記錄實驗結果,說明這部分學生的探究意志品質較好;但仍有43.4%的學生缺乏對問題鍥而不舍的精神,有21%的學生在發現實驗結果和理論結果不一樣時會修改實驗結果或不當回事,這部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態度不端正,探究意志薄弱。
3.學生的探究能力
只有27.7%的學生會經常把課堂中學習到的生物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在質疑能力方面,32.6%的學生從未對教材和教師講解的知識有過懷疑,37.8%的學生有過懷疑,但沒有勇氣提出,說明大多數學生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勇氣。22.1%的學生在生物課上經常能夠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61.2%的學生偶爾會提出,還有16.7%的學生從未提出過,說明大多數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足。調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只有19.6%的學生會獨立思考或通過上網、書籍查詢解決,69.7%的學生會尋求幫助,10.7%的學生會直接看答案,只有11.6%的學生能夠根據興趣設計一些小實驗,可見大多數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4.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筆者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了簡單了解,87.8%的學生在完成生物課程的學習任務時會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只有9.4%的會獨立完成;生物實驗課上67.4%的學生喜歡小組合作的方式,17.8%和14.8%的學生分別喜歡教師指導和獨立完成,說明學生更傾向于合作學習。R縣正在推行實施探究式教學,一些學校在班級的管理和教室的設置上,學習已經課改成功的沿海中學案例,各班教室四周都放置展示板,學生以六到八人不等分成小組,以便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見學校的這種分組形式對學生選擇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有較大影響。
5.教師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影響
R縣農村初中生物教師中,師范類生物專業教師僅占36.8%,可見多數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系統學習。10.5%的教師是大專學歷,89.5%的教師是本科學歷,教師學歷層次相對較高。中教二級職稱的教師占84.2%。
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養成,所有被試教師都認為探究性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94.7%的認為探究性學習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2.1%的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可見教師們對探究式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非常認可,但對于當前仍以學生成績為主要評價方式的初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師們對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信心不足。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而教師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情況直接決定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效果。89.4%的教師認為當前探究式教學開展的情況一般,5.3%的對開展情況不滿意。說明當前教師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課時不足和實驗條件有限,說明新課改提倡的探究式教學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深入。42.1%的被試教師認為“學生接受能力有限”也是影響探究式教學實施的重要因素,還有21.1%的認為“教師知識能力有限”影響探究式教學的實施,這可能與農村初中的生源以及教師的非專業狀況有關。
三、結論與建議
綜合調查結果分析,R縣初中生探究性學習能力有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困難:
1.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素質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較濃厚,但探究意識、能力不足,探究意志品質不高,這與山區學生所處環境條件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設施的配置有密切關系。
2.教師隊伍專業性不強,教師應用探究式教學的知識和能力不足。近幾年特崗教師政策的惠及鄉村學校,很多本科畢業生到農村初中任教,教師的學歷層次較好,但近三分之二的生物教師為非師范類生物專業,且多為教齡在5年以下的年輕教師,教師自身缺乏相關科研經歷,
3.相關設施和課時安排不足。探究性學習需要相關儀器設備輔助進行,農村初中經費有限,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持探究性學習的順利進行。此外,考試壓力使得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向中考科目傾斜,生物教師普遍反映現有課時完成傳統課堂內容教學都顯得捉襟見肘,沒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探究式教學和探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改革對教師和學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更是縮短農村與城鎮教育質量差距的重要途徑。針對調查反映出的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學校領導層或主管部門要用實際行動支持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有計劃的對教師進行培訓,培訓機構也應及時了解當前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設置培訓內容,避免出現培訓與教師需要脫節的情況。
(2)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探究式教學旨在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建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批判質疑精神[3],教師要在課前廣泛搜集文獻資料,豐富教學素材,做好課前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生物課程的特點,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習慣。
(3)完善教學設施,充分發揮地方條件優勢。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性質的學科課程,具有極強的實驗性,實驗探究能使學生更具求知欲。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初中教學設施的投入,改善學校硬件資源和提供有用的學科資源。
參考文獻:
[1]劉恩山,劉健.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與探究性學習[J].生物學通報,2004,39(1):27-29.
[2]新課改區域高中生生物探究素養調查研究—以深圳市某中學為個案[J].中學生物學,2009,25(7):18-21.
[3]張欣.基于知識建構視角的探究式教學低效性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4(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