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柳珍
摘要: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而培養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既可讓學生學好語文,又為學生學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培養;學習習慣
新一輪課程改革順應時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初中 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教學 的重要任務。葉圣陶先生早就有過精辟的論述:“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
這是葉老經過幾十年探索 而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托爾斯泰有關習慣的名言說的更妙:“好的習慣使人成為天才,壞的習慣能使人成為囚徒。”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語文教師要指導初中學生把讀、寫、聽、說有制結合起來,把所學知識的內部規律加深理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真實的語文能力。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習慣
1、教師示范。在課堂,學生有許多的時間要看老師寫字,這是他們學習寫字的好機會,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書寫技能,要能做到點畫規范,書寫工整,并有意識給學生示范,如給學生的作業批注,黑板的板書等,講究書寫的速度、字的結構等給學生觀摩。有的學生寫的字也很工整漂亮,可以做同學的榜樣,要發揮他們的榜樣作用。
2、加強指導。要研究學生書寫不工整的原因,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指導。許多學生寫字超格或偏格,版面不整齊;有的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完成作業,造成作業不整潔,教師要具體給予指出并督促改正,不能給予重抄或抄寫幾遍了事。
3、采取措施。拿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臨摹字帖,進行寫字指導,舉辦寫字展覽,來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愿望,在班內形成寫字、練字的氛圍。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這種寫規范漢字的習慣會逐步形成。
二、培養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預習、自學習慣
預習,是聽課前的準備,是語文學習的第一個環節,它能為新知識的學習掃除障礙,提高學生聽課水平,增強語文自學能力。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上課喜歡當聽眾,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難以開展課堂討論,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感悟。因此,上新課前,老師要布置學生預習和自學課文,讀一讀課文原文,查一查生字生詞,畫一畫精彩句段,理一理結構脈絡,想一想課后練習,記一記疑難問題,找一找相關資料。如果學生課前沒有來得及預習,教師要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預習和自學。學生一旦養成了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他們會主動地去理解和探求,感受學習的快樂。有了預習和自學的基礎,課堂討論才會更容易開展起來,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才能夠走向深入。
三、培養學生勤于閱讀的好習慣
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癥結之一,是教師對課文”分析”過多, 剝奪了學生自己閱讀,感知,理解,消化文本的主動權,學生課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閱讀實踐。初中生怎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呢?要解決這個長期困惑語文教學的”頑癥”,就要更新觀念,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讓學生扎扎實實開展課堂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養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習慣,這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時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大膽領著學生開展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內容.指導學生分成初讀,精讀,研讀三步,讓學生通過閱讀,自行歸結知識點.通過課堂上的閱讀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閱讀方法,改變漫無目的的不良閱讀習慣,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質疑的習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 邊聽邊思索,這一點很重要;在思考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閱讀中獨得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在閱讀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孰輕孰重,需要認真進行考慮,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學生的閱讀沒走過堂,不是對文章的膚淺的理解。提出的問題有深度,自然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強,在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 差異和不同的學生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膽創新,給學生想象創造的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深層次地思考與探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先讓學生放開手腳,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然后分組進行合作討論,在思 考討論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學生的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看問題浮于表面,使問題的結果可能顯得非常寬泛。因此,教師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同時,還應適時加以指導,對學生的評價要中肯,引導學生把握適當的尺度,使學生的理解不偏 離、脫離文本,因為文本理解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閱讀教 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能力得到提高。為了讓學生獲 得終身受用的語文基礎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自學方式的指導。
五、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
初中的學生每次教師布置作文時總是叫苦連天,原因是平時幾乎不動筆,到該寫作文時應付了事,再加上平常積累的材料少,對生活及身邊的事缺少觀察,因此寫出來的作文不是缺乏新意就是沒有真情實感。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尤為重要。在每學期的開學初,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精致的日記本,要求學生在睡覺前把一天中感觸最深的事或自己的心緒寫下來,多觀察、多發現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感受,為寫大作文積累素材。這樣,由于養成多動筆的習慣,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而培養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既可讓學生學好語文,又為學生學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