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吾加阿卜杜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少數民族學校長期以來數學成績提高不快,這與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所隔離有一定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和生活結合,造成學生也總是無法把數學的學習與生活有機的聯系起來,這樣就使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學難度。要想使數學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備課時要融入與學生生活有聯系的知識環節
教師備課是關鍵,在備課時要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充分考慮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激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千萬不能把現成教案的思路與模式照搬仿用。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發現許多能夠同數學聯系的具體事例。大到國民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具體細節,都和數學有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善于發覺和聯系,這樣既可以豐富數學的教學內容,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還能夠調動家長送子女到校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
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不同的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發現并解決問題。如在教授“認識錢幣”時,教師可設計一個小巴扎,讓學生有的當賣貨人,有的當買貨人,進行討價還價,計算貨物價錢,使學生對錢幣的元、角、分認識更深刻,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再如教學“角”的概念時,我們可借助同學們都熟悉的鐘表、液晶電視角、墻角、張開的圓規等生活題材,啟發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數學問題:什么樣的圖形是角?角有幾個頂點?什么叫做角的邊?角有幾種等等。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加深理解教材所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通過同生活密切聯系,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努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思想
我在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探索著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的的雙語教學之路,并用自己的雙語教學實踐,努力詮釋雙語新課程理念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思想,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各種學生熟悉、興趣的數學活動,實施“生活數學”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的眼睛里,就在我們的生活里。 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為此,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也就是說,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走向生活,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生活情境當中。
如:在一堂質量單位的理解與應用課上,更激發了我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決心與信心:
師:小朋友,在假日里你們常會跟媽媽上市場買東西嗎?
(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看!星期天,媽媽帶著小明去水果批發市場,走進市場,看到一袋袋糖果、一箱箱的水果,(出示圖片一小袋糖果、一個蘋果、一箱蘋果)??纯匆恍〈枪?0(),一個蘋果有多重,約重 150( );那一箱蘋果約重20( ),能填上什么單位呢?
當時大多數同學填得是錯的,我非常惱火,這么簡單的問題,他們怎么難以理解呢。
于是,我讓同學們回家自己親自去買三天的菜、水果等學生最熟知的生活食用品。三天后,我再讓他們做類似的題,只有個別同學是錯的。我接著對同學們說:“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了一個蘋果的重量用“克”做單位,一箱蘋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單位。這些蘋果都是用大卡車運來的,大卡車能裝很多很多的蘋果,一輛大卡車能裝多重是蘋果呢?大多同學都說,“用噸做單位”。
在以后的教學中,只要和生活聯系緊密的,我都讓他們到生活中去尋找答案,效果果然非常良好。
四、數學問題生活化,是學生對數學產生濃烈興趣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的某條林帶設計植樹方案,并算算需要多少株樹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此類問題。
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是從生活中搜集、加工提升而來的,同時,它又是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氣氛中想學、樂學、會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