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
“生本教育”實驗帶給我了很多驚喜,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勝過這期間的困惑。它有別于我由來已久的師本教學模式—以教定學,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受到局限。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不高,兩極分化嚴重。
而生本教育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師生關系不再是單純的主客體關系,而應是一種伙伴關系、朋友關系,無論課堂內外,都應該彼此尊重、信任。為此,我開始踐行我的生本課堂。以下是我對生本課堂教學的感悟及點滴。
一、對“生本教育”的認識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本教育理論的價值觀、倫理觀和行為觀,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的確,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有意還是無意間忽略了學生的地位,而夸大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禁慚愧與汗顏,我們為孩子們設計的課程,他們喜歡嗎?每一節課所傳授的內容,是孩子們所需要的嗎?與孩子們交談的內容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嗎?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孩子們發自內心愿意去做的嗎?恐怕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生本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學生生命之提升,它以生命自身為最根本的動力,依托生命去實現其理想,在生命的發展中體現其價值”?!皩W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滿載著不完善蓬勃生長!”……這些讓我忍不住想在自己的課堂上小試一下。
二、生本課堂教學模式
1.個人先學,設置前置性作業。生本教學的起點是學生個體先學,以學生原始的、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作為教學的第一步。由此,給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很重要。把來日學習內容、目標、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動力源 ——實際上是把明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完成,學生在明確先學任務的同時也為第二天的小組交流提供了“話語權”的保障,從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開學生學習的第二環節——小組交流。所以,先學是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是小組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獲得的根基。
我在設計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閱讀教學時,給學生創設的前置任務是:(1)在閱讀短文過程中劃出新單詞,并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寫出來。(2)通過音標,嘗試讀出單詞。(3)小組合作設計一個機器人并繪制其圖片。(4)查閱資料了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或新聞。這是一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一環節,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記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興趣達到學習的目的。
2.組內交流,班上評選“優秀團隊”。通過前置性作業指導學生先學,學生有了先學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學所得(無論多少,無論對錯),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時,我們就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先進行小組內的學習交流,把在完成作業時遇到的困惑與他人分享,會的學生就教不會的學生,從而建造一個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我也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把文章交給學生,讓他們去閱讀,讓他們去感受,讓他們去理解,讓他們去分析,讓他們去討論。并讓學生用英語向大家介紹本組設計的機器人。通過這些活動,釋放了學生的潛能,從而在閱讀中學到知識、得到快樂。
為了能更好的形成這樣的學習氛圍,我開展了評選“優秀團隊”的活動。在班里,我成立了以4人一小組的學習小團隊,每個小團隊都有自己的隊名,奮斗的目標,通過對小團隊的建設評比,來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與管理,而這也正好體現著 “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的生本教育觀。
3.小組間展示、互動點評。小組交流之后,各小組要對本組的討論成果進行展示。一是對小組交流中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分享,二是解決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分歧、疑問和沒有學會的知識。如某小組中存在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幫忙。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學會聆聽。恰巧學生通過這種自主的學習和自我的學習及同學間的討論,卻往往能牢牢地記住所學到的知識。
三、生本課堂帶來的變化
1.學生找到自信了,甚比以往更積極了。他們都主動地爭取匯報展示,或者爭取機會點評別人。特別是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學生組織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識也增強了不少。
2.學生會積累了,以前的Everyday vocabulary都是我來講,現在我們把這個權利交還給學生了,每個小組輪流主持一次Everyday vocabulary,(我給學生提出兩點要求:(1)四個人講解的內容不能相同。(2)講解的詞匯要有例句)。這樣以舊帶新在改編Lets talk時,學生就有了可供運用的詞匯或句子來充實對話了。
3.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有需要時給以適當的輔導。一節課下來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且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這比過去單純的老師在講臺上講授的方式好多了。生本教育真的是讓老師得到了解放,讓學生獲得了自由!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本教學實踐,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到生本教育的含義。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我收獲了很多:教學的容量更大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更足了,學生智慧的光芒在課堂上“閃耀”,是因為他們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