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馬提?阿布都別克
體育教學內容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利于教學,更是實現課程價值、體現課程理念和性質,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需 要 , 是實施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與時俱進,與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發揮地方教育、教師優質資源,創新發展體育教育的需要。
1 體育教學內容要為學生而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源于生活
生活實際是體育教學不竭的源泉。隨著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的不斷化 , 各種新興體育運動項目不斷涌現。只要善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能創新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選擇上要體現“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指導思想,要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的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 、終身鍛煉意識、全民健身意識、與人交往合作意識等方面,并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體現新課 標理念,做到科學化、系統化地選擇與安排。
2 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法
2.1延用、改造傳統的教學內容,使動作方法多樣化。傳統教學內容是體育工作者幾代人實踐總結出的結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 大的成果.課程改革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內容,要以傳統的教材為框架,根據課程目標進行選擇、取舍、優化、組合,改變過去那種純粹為了學習某項技術動作或提高某項身體素質而教學的教學思想 。
2.2延伸、拓展現有教學內容的,使學練內容活化。延伸和拓展現有的教學內容是指學生從一的技能、技巧學習向提高綜合運動能力和實生活所需要的能力的方向發展。如投擲內容從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實際生活 中所應用的一些方法:單手下投、飄投、拋投,雙手向前、向后、向上拋投等。
2.3聯想、創新現有的教學內容的,使創新教育具體化。沒有聯想,就沒有發現和創新。體育學以“技藝性”為主,技藝思維以求異思維為主,聯想動作變化,創編新的方法。如跳高時直線助跑、斜線助跑、弧線助跑,跨越式、剪式、俯臥式、背越式;聯想動物形態模仿其典型特征, 如從羚羊跑的動作聯想到跑的方法;聯想生活實際模擬實效動作,如跌倒后的滾動;聯想相關知識,遷移、運用、體驗,如擲紙飛機等。在利用現有教材內容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動腦運用聯想,擴大教學效益,發展擴散性求異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學生自己見過或超越現有能力的動作方法,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意識。
2.4開發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內容, 發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項目也是重要的體育教學內容,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對一些適合教學需要的內容可以直接引入運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滾鐵環等 ; 對一些基本適合教學需要的內容改編后再運用,如跳竹杠等。把這些教學內容引進課堂,不僅有利于民族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時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間傳統項目中再回歸社會。
開發一些民間通俗教學內容,如利用空的飲料瓶、易拉罐、塑料袋、課桌凳、自行車廢舊輪胎、舊報紙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來創編的內容。如空的飲料瓶裝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擲物,裝上五顏六色的水可以做標志物用,舊報紙可以做成紙棒、紙球、紙飛機等做投擲練習,利用這些簡易、安全、實用的器材資源,一物多用,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把音樂帶入體育課堂,提髙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運動場地是體育教學的課堂,教師要布置得賞心悅目,才能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新的感受,喜歡上好 體育課。同時,把音樂帶進體育課堂,隨著教師講解示范 的同時,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也播放兒童 快樂曲,這樣除了增加課堂的愉悅氣氛外,還能減輕學 生運動的疲勞感。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 要創設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才能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 性,讓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實現寓教于樂,提髙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4 采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歡樂愉快是小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沒有快 樂的體育課將會扼殺少年兒童的天性。在小學體育教學 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十分喜歡有興趣的體育游戲活 動,這也是小學體育課的重要內容。但是,如果經常做同 —種游戲,小學生會感到乏味和厭倦。所以,要掌握兒童 好奇心和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注意設計富有趣味性 的游戲。如“投擲”運動游戲,可利用壘球作“炮彈”,設計 模擬“敵人”的目標。讓學生對準目標投擲,讓學生奮勇 殲“敵”,訓練結束后要進行總結“戰績”。讓學生在參加 這種“戰斗”性游戲的活動中,始終保持了髙昂的學習情 緒,既寓教于樂,也發展了學生的上肢力量,學生學會了 投擲的技能,同時也提髙了教學質量。
5 運用激勵教學法,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
在“快樂體育”的教學實踐中,要明確“樂教”只是手 段,“樂學”才是目的。在體育教學中的耐力鍛煉項目,最 適宜采用激勵法。因為耐力鍛煉是最單調、也極易疲勞 的運動,如果教師只簡單地要求強制性耐力鍛煉,肯定 會失敗的。所以,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鍛煉的場地,如: 鋪設墊子作“草地”,架一條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鋼 絲網”,用實心球作“地球”,用白粉劃兩條有一定間隔距 離的橫線作“水溝”或“戰壕”。讓學生進行爬、鉆、繞、跨 等動作的練習,盡管此項鍛煉的運動強度大,使學生累 得滿頭大汗,但是,學生的興趣盎然,從而磨煉
總之,教學內容的選擇是為完成課程目標服務的,選擇教學內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價值,既要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又要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有效地從“教教材”轉變到“用教材教”的軌道上來,使體育課程真正成為學校教育“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體育教育的理想目標:既育體 , 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