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芳
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我們能給予學生機會去進行知識的實踐,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實踐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直重復的實踐讓學生感到乏味。實際表明,語文生態課堂可以帶給學生新的實踐和學習的機會,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注意語文生態課堂的建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解讀文本,在文本的基礎上找尋其與學生興趣相匹配的一部分加以利用,從而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之中。
一、語文生態課堂的特征
整體性與和諧性,課堂的效率提升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所以,這就需要師生在課堂上互相配合和協助,多多交流。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的兩大主體,在課堂上,二者互相配合,相輔相成,而后才能有課堂的高效率。而二者的相互配合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師生課堂互動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在提升教學效率、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初中語文是很需要效率的,所以,我相信初中語文教學與課堂師生互動結合一定會擦出完美絢爛的火花。開放性與生成性,只有開放的課堂氛圍才能真正實現生態課堂,所以,教師在課上應該注重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在初中課堂中,采用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壓力大的時候,進行大腦的休息,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占主體地位的優勢,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教師不再是所謂的“長者”,而是一起學習,一起游戲的知心朋友。所以,初中語文課堂應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度到采用新型的多元互動形式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生態語文課堂。
師生可以通過多方面來促進交流,肢體語言的運用:毋庸置疑,肢體語言在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直接受到它的影響。例如,一個滿臉嚴肅的教師帶給學生的是畏懼,毫無親切感可言,如此一來,學生哪里還敢發言,積極性又何在呢?相反,老師的一個微笑,一次輕拍肩膀,都會給學生極大的鼓勵,而后便是真正的生態課堂。分組討論:在小范圍內,每個學生的想法得到展現,得到肯定的過程無疑為他們樹立了自信。例如,教師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比賽,要求同學們身體及語言的結合。這樣一來,不僅緩解了初中學習的壓力,而且可以收獲樂趣,學到知識。
二、創建語文生態課堂的策略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本該是學習的主人,而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個特征。所以,創建生態語文課堂的首要策略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在熱愛語文,喜歡語文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進度,自己對因為進行預習,復習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而初中因為是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理解的,所以自主學習同樣適合中學語文的教授,并且會帶給語文課堂高效的課堂效率。所以,對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較高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多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經典文章,理解課文內容并不容易,所以,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掌握課文最基礎的部分,之后再通過課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或者好詞佳句進行討論,從而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能力。學生自主學習之后,聽課的熱情便會提升很多,這也有利于創建語文生態課堂。
三、突出語文生態課堂要有創造性
構建生態課堂需要對文本創造性加以解讀,生態課堂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而若想吸引學生的興趣就需要教師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創新。首先,教師應該充分地理解文本,尋求課文中與學生興趣相同的部分,并將其發揮到極致,這樣才能讓學生迅速地融入到課文中。例如教學《木蘭辭》時,畢竟文章年代與現在相差較遠,所以,教師應該補充一些文章的相關背景,補充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利用多媒體,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古戰場以及文章的背景內容,從而讓學生能進入到課文的環境中。
構建生態課堂需要對差異創造性加以關注,一個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趕上課堂的進度,應該對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進行幫助,以教授《木蘭辭》為例,文章的主人公花木蘭具有怎樣的性格,學生回答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此時,教師應該慢慢來,讓學生一起回答,綜合學生的答案,便是該問題最全面的答案。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中去,學生通過思考問題,都參與到了課文中來,從而促進了生態課堂的建立。
生態課堂即具有鮮活力的課堂,而新課改下的課堂正需要鮮活力來活躍課堂的氛圍,提升課堂的效率。所以,如果想更新教學系統,可以建立生態課堂,創設生態課堂相關情景,讓學生在生態課堂中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