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煒
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笨梢?,情感在學生學習乃至自身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語文學科教學最容易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和培養,因此,語文教師更應當積極主動地從多方面入手,加強情感教育。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
一、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情感
教材所選的文本,有的描繪了美麗的大自然景色;有的具有豐厚的人文因素,包含了所描述的人物或者作者的豐富的感情。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做一個有血有肉、感情真摯的人?!段遗c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在二十歲時,遭到了一生中沉重的打擊——下肢不幸癱瘓。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幾乎精神崩潰。于是他走進了在他看來具有雙重境界的地壇。飽含滄桑的斷壁殘垣讓作者體味到苦不堪言的青春歲月的無情,也讓他感受到永恒時間的偉大力量和園子里自然景物頑強的生命力,而這使他的痛苦消失,精神得到解脫,從而頑強地生活了下去。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幾個問題:人為什么出生?人應當怎樣活著?這篇文章給了你怎樣的生命感悟?我讓學生分成小組充分討論,先在組內積極發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各小組推薦優秀同學進行交流,師生共同分享探討的成果。學生在思考、討論、交流甚至是辯論的活動中,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心靈與情感,懂得了人面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像作者那樣向生命抗爭,讓生命張揚出活力。語文課本所選的文本大都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充滿著諸如喜怒哀樂等多方面的情感因素,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實際教學中用情感教育和感化學生,讓語文課堂變得既輕松活躍,又情感充溢,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語言靈活多變,激發學生的情感
古羅馬哲學家賀拉斯說過:“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容,同樣,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敝v授《盧溝橋烽火》,教學語言要時而低沉有力,讓學生了解日寇急于吞并中國的狼子野心和“盧溝橋事變”的起因,為感悟后文所描寫的中國軍民同仇敵愾奮力守橋的英勇精神做鋪墊;時而慷慨激昂,讓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和我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愛憎分明而充滿激情的語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而風趣幽默的語言同樣能夠溝通師生的情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說過:“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币虼?,對教師來說,恰當運用幽默的語言,對激發學生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利用“高科技”,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借助影視、錄像、幻燈、音樂、美術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可以給學生播放經過剪輯的馬丁·路德·金當年的演說片段(可以從網上下載),讓學生真切體會馬丁·路德·金為爭取黑人平等的權利堅持不懈、視死如歸的精神;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紅軍長征時的電影片段,這些視頻資料能夠形象直觀地展示那個時期的歷史人物或事件,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給學生直接、現實化的感受,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與作者產生共鳴,增強對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直觀教學手段的使用,對學生情感的激發與培養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币虼耍谡Z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并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采取靈活的方法進行情感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