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雪峰 李德才 馬翔宇 孫曉芳
作為保障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高校教師發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學規律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本文以東北林業大學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為基礎,論述了確立工作定位、強化培訓力度、服務教師職業發展等各項教師教學提升活動和工作的一些做法和實踐,努力尋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科學的方法體系,為其他院校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提供經驗借鑒。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實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1]。所以,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才的培養質量。近年來,東北林業大學從自身實際和發展出發,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起來,對教師進行有計劃分階段的實施培養,使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依托學校優勢,明確工作發展定位
工作創新,理念先行。學校在加強教師教訓能力建設過程中,既高度重視辦好綜合性大學對廣大教師的職業要求,又要充分尊重教師的職業特點,把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同廣大教師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同實現學校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結合起來。學校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上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創新工作模式,依托學校資源優勢,對教師發展與服務工作上確立了“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弘揚創新的教學文化,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構建和諧的服務平臺”的宗旨。學校積極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為打造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符合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強化培養力度,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學校不斷規范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強化教師隊伍服務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1.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曾經強調,“提高質量,關鍵在教師。沒有教師的質量就沒有學生的質量,也沒有科研的質量和社會服務的質量。”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把主要心思放在提高質量上,把主要時間、精力用在提高質量上,提高從教能力,促進科學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既是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也是不斷提升辦學水平的必然要求。為了適應新時期教師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學校于2012年在師資培訓科的基礎上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致力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大力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支持教師到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長、短期學習交流,舉辦專項技能培訓,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為教師提供教學咨詢與診斷等服務工作,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和人才培養特色的需要。
2.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明確指出,“廣大高校教師要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是對教師職責的高度概括。長期以來,學校不斷完善教師能力培訓體系,現已建立了學校、學院(部)和基層教學組織“三位一體”的全新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體系。學校以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為平臺,以各學院(部)位載體,充分揮發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蓬勃開展。例如學校提出的“給新生上好第一節課”,以及“如何上好第一節課”的專題研討等內容。近三年,學校累計培訓教師2472人次。我校也先后被評為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3.開展青年教師系列培養計劃
在知識爆炸和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元,任何人包括教師都不可能壟斷所有知識的傳授。廣大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多采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知識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把最先進的方法、最現代的理念、最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傳承者、道德的示范者。學校積極采取措施,對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開展一系列培訓資助計劃。一是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計劃,加大青年骨干教師海外交流訪學力度,加快教師隊伍國際化進程,推進我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二是開展新聘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學校推行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堅持開展新聘教師崗前培訓工作。三是支持中青年教師參加長、短期培訓。學校鼓勵并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院校參加長期進修,積極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學術水平。
三、關注教師成長,服務教師職業發展
1.為新聘任教師配備高水平指導教師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希望,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學校為青年教師配備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水平高的老教師作為其指導教師,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示范和傳幫帶作用,為青年教師實施“一對一”的指導,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并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為導師助課一年。導師指導青年教師備課、上課;參加實驗、實習;教學研究、教書育人和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近三年所有的新聘教師均實行了“導師制”和“助課制”,實施效果良好,為建立一支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兼備的高水平青年教師隊伍奠定了基礎。
2.為新入職教師開展“照鏡子”講課訓練和教學咨詢與診斷服務
為剛剛入職的教師舉辦“照鏡子”講課訓練活動,加強新教師在崗前培訓實踐環節的鍛煉,幫助其提前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未雨綢繆,使新教師在正式走上講臺、面對學生之前,能夠做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教學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廣大教師利用課程錄播室,錄制自己講課的過程,并通過反復觀看自己和其他教師的講課錄像,通過自我觀摩、小組觀摩和小組互評相結合的診斷方法,找出各自在授課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而加以改進,取長補短,揚長避短,進而提高講課質量,見表1。
為加強青年教師在崗前培訓中的實踐環節的訓練,學校為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開展教學診斷與咨詢服務,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對一或多對一的教學咨詢與幫助,針對教師存在的個性化問題,為其提供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一系列咨詢服務,為其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幫助,見圖1。
3.為在職教師提供職業能力培養的平臺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平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既要搭臺也要唱戲。一方面,積極搭建平臺,匯聚各方優秀教育資源,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充分發揮他們的影響示范作用,為參訓教師開拓視野、更新理念提供平臺。同時,學校定期舉辦名師大講堂、名師面對面及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與廣大教師共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及教學研究。另一方面,大力培養培訓骨干,培育學校的名師新秀,努力打造一支屬于自己的優秀培訓團隊,注重在培訓活動的開發設計、組織實施、評估反饋等環節。為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應用與共享,推進課程、教學資源、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建設,為廣大師生提供高質量的大規模網絡在線學習資源,學校開展了“學習中心”平臺的建設工作。老師在備課、建課(慕課、在線課程等)的過程中隨時可以使用這些資源,同時也促進了廣大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
四、結束語
總之,學校立足于教師的教學發展,開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的科研與服務工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以提升高等學校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重點,著力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為打造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符合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瑩.以人為本,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水平[J].內蒙古教育,2014,(02):22-23.
[2]朱飛,李榮,徐延宇.以專門機構推進我國高校教師發展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8):11-13.
[3]袁貴仁.轉變觀念,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由大到強的歷史新跨越[J].中國高等教育,2012,(06):11-13.
[4]孫崇正.用科學發展觀推進地方高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6,(01):12-14.
[5]孫宏健.高等學校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5,(06):25-27.
[6]張運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培訓探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9,(0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