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盛
摘 要:地名是一個地區寶貴的文化名片。遵義大學城匯聚著遵義醫學院新蒲校區、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遵義職業技術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遵義干部學院、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遵義人才城和奧體中心八個單位,是仡佬族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精神弘揚的集中區。其道路亭臺樓閣的命名,應該體現該區域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底蘊,應該充分體現遵義夜郎文化、長征文化和大學教育獨特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大學城;地名;崇拜
中圖分類號:G1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0-0169-02
遵義大學城位于遵義市新蒲鎮東北部,由遵義醫學院新蒲校區、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遵義職業技術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遵義干部學院、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遵義人才城和奧體中心八個單位組成。道路亭臺命名的表達方式是由ⅹⅹ+方位+路+ⅹⅹ園+ⅹⅹ樓的格式構成,遵循“尊重歷史,照顧習慣,體現特色,好找好記”的原則,力求合乎地理依據、歷史淵源和文化特色的有機統一,合理利用本土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營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地名文化。而遵義大學城的道路命名,根據歷史經驗,應該多以附近院校、詩詞典故或村落命名為好,現簡單談談粗淺的看法,供民政部門為遵義大學城道路亭臺命名時參考。
一、以遵義地理、歷史底蘊命名
遵義市位于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遵義”其名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遵義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貴州省最大工業城市,以生產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臺酒和四次榮獲中國名酒稱號的董酒而馳名中外。遵義會議會址坐落在遵義市老城,多年來,游客絡驛不絕。
遵義大學城所屬新蒲新區先秦為百濮地,秦漢為夜郎巴郡鱉國地,周邊方國有國、蜀國、國。新蒲新區將站在城市中心的角度,在城市道路規劃中使用具有黔北地方文化特征的名稱,以遵義及新蒲相關的山川名稱、歷史發展和民族文化為主線,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為道路命名。
目前,新蒲新區目前28條道路已經有八條路命名,它們分別是三賢路、興遵路、烏江路、新蒲路、合興路、播州路、長征路、平安路,大學城內的高校校區門牌(地址)基本以所屬道路名稱加上方位進行編列即可。大學城內的道路命名應以遵義地理、歷史和文化為道路命名為好,比如云門、海龍、蒲佬、婁山、美酒、茅貢、硒茶、丹霞、浙大、西遷、洪江、沙灘、新舟、土司、幺臺、六合等加上方位來給校園道路命名。
二、以為遵義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名命名
歷史上為遵義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很多,各行各業各個時代都有,我們把他們請出來,用他們的大名來給遵義大學城內的亭臺樓閣命名,讓世代子孫銘記他們對遵義發展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繼承他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建設和平、民主、富強、繁榮的新遵義而努力奮斗。以人名為主線命名,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要體現遵義紅色文化、沙灘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浙大西遷文化并結合學院專業特點等元素為道路亭臺命名,比如我們可以將盛覽 、尹珍、舍人、冉進、冉璞、申、鄭珍 、莫友芝、黎庶昌 、陳玉、袁玉錫(季九)、 蹇先艾、黃齊生、竺可楨、張其昀、 宦鄉、劉遵義、鄒市明等等對遵義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名來命名。下面僅以遵義知府陳玉、袁玉錫為遵義的文明進步為例作簡要的說明。
乾隆時遵義知府陳玉澤被遵義。莫友芝《樗繭譜書后》描述清代遵義的地理民情:“夫遵義之地,岡巒峰埠相攢,無一里原,無五里陸,依山為田,皆如梯桄,其土瘠石瘦不可田,又不可勝計也。以二十萬戶人褒然耕鑿其中,我知各糊口之不給,又何有于輸納租賦,而何暇于陶冶詩畫也!”《續修歷城縣志》也說:當時的遵義,“四境多山,地瘠民貧,復逋多至數十年。”
鄭子尹《樗繭譜》:“乾隆七年春,太守省庵陳公,始以山東槲繭蠶于遵義。公,山東歷城人,名玉,字韞璞,由蔭生補光祿寺署正,出同知江西贛州。乾隆三年來守遵義,日夕思所以利民,事無大小俱舉,民歌樂之。郡故多槲樹,以不中屋村,薪炭而外,無所于取。公循行往來見之,曰:‘此青萊間樹也,吾得以富吾民矣。四年冬,遣人歸歷城售山蠶種,兼以蠶師來。至沅湘間,蛹出,不克就。公志益力。六年冬,復遣歸售種,且以織師來,期歲前到,蛹得不出。明年,子于郡治側西小丘上,春繭大獲,公遂遍諭鄉里,教以放養繅織之法,令轉相教告。授以種,給以工作之貲,經緯之具,民爭趨取若異寶。八年秋,會報民間所獲繭八百萬。自是我郡善養蠶,迄今幾一百年矣。紡織之間相聞,槲林之陰迷道路。鄰叟村嫗相遇,惟絮話春絲幾何,秋絲幾何,子弟養織之善否。而土著裨販,走都會十十五五,駢而立胎。遵綢之名,竟與吳蜀錦爭價于中州……”
莫友芝《樗繭譜書后》詳細描述知府陳玉教民育蠶之辛勤:“嘗聞鄉老言,陳公之遣人歸售山蠶種者,凡三往返。其再也,既于治側西小丘獲春蠶,分之附郭之民為秋種。秋陽烈,民不知避,成繭十無一二。次年烘種,鄉人又不諳薪蒸之宜,火候之微烈,蠶未繭,皆病發,竟斷種。復遣人至歷城,候繭成多致之。事事親酌之,白其利病,蠶則大熟。乃遣蠶師四人,分教四鄉,收繭既多。又于城東三里許白田壩,誅茅筑廬,命織師二人,教民繅煮絡導牽織之事。公余親往視之,有不解,口講指畫,雖風雨不倦……”
陳玉借助一己之力,實現了他造福一方百姓的遠大抱負,受到了遵義人民的愛戴。乾隆八年(1744年),“陳公即以冬間致政歸,挽送者出貴州境不絕,莫不泣下也。”陳玉為遵義人民留下的福澤,遵義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后來以至現在,他們一直把柞蠶繭稱為“陳公繭”。在陳玉升任離開遵義后,“郡人感其德,為立專祠祀之。”(《續修歷城縣志》)
《遵義府志》評價道:“使遵義視全黔為獨饒,(陳)玉之力也。”
《清史稿·列傳》也稱:“在貴州興蠶桑,為百世之利。時遵義知府陳玉,山東歷城人,到郡見多樹,土人取為薪炭。玉曰:‘此青萊樹也,吾得以富吾民矣。乃購歷城山蠶種,兼以蠶師來,試育五年,而蠶大熟,獲繭八百萬,自是遵綢之名大著……”
陳公祠前,當地百姓編的一首歌仍在傳唱:“屹立閣樓啊,引人敬仰;陳玉啊,百世流芳!”
清末遵義知府袁玉錫敢為天下先。在遵義當過一把手的人不少,但能被建生祠,以校命名,以路命名,并被編成頌歌褒楊的不多。遵義過去有玉錫路(今官井路),有玉錫中學,有袁公祠,還有“播州太守襄陽公”的頌歌,大家認為所辦中學堂“房舍逾三百間,廣足容千人,費不逾二萬,告竣僅年余,校多而費省,工鉅而成速,官府建筑乃能如是,未之前聞也,微太守之功不及此!”辦學校、辦貴州省第一張白話報紙《白話報》、辦遵義第一場全市校運會。
民國時代,每年十月十二日袁玉錫生日,遵義城內各學校學生在老師的率領下,組隊到協臺壩袁玉錫祠堂塑像前高唱:“播州太守襄陽公、端座堂上雍其容,憶昔乙巳公蒞此,適值國家廢科舉。學校未設公心憂,殫精竭慮為我謀……”的頌歌。
為遵義的文明發展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很多,我們無法進行列舉。我們能夠做得到的是將其中的代表人物的名字,通過道路樓亭命名的方式,讓后人傳承其豐功偉績、造福后世的奉獻精神。我們可以在大學校園的道路樓亭,以他們的英名命名,讓青年學生終生銘記,作為自己一心向善的人生楷模,諸如“舍人” “盛覽” “尹珍” “玉” “鄭珍” “友芝” “庶昌” “玉錫” “齊生” “先艾” “可楨” “其昀” “ 宦鄉” “遵義” “市明”, 等等。
三、以與大學城教書育人的定位相符的寓意命名
采用寓意式與方位命名。各學院各單位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培養目標、激勵方式選用適當的寓意命名。如:專名采用了 “明志” “立德” “尚法” “ 學津” “文瀾” “求真” “本草”“夢溪” “齊民” “新民” “至善” “至臻” “雙馨” “行知” “學思” “大師” “濟世” “水韻” “富民” “民心” “民本” “民主” “干群” “神舟” “方舟” “問天” “云天” “伯樂” “五環” “超越” “拼搏”等等,我們要以與大學城教書育人的定位相符的寓意來為園區和樓亭命名。
四、結語
遵義大學城居于仡佬族故地,蒲者,濮也;新蒲者,百濮之新生也。新蒲新區自成立以來,堅持規劃為先、建設為重、管理為要、和諧為貴,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新區緊緊圍繞新區發展戰略定位,堅持產城景一體,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的關系,把產業發展好、把城區建設好、把風景打造好,讓景區成為城區的花園,城區成為景區的客廳。遵義大學城與周邊地區之間的交通組織,真正實現多式聯運、互聯互通。如果大學城的道路、山水亭臺樓閣取名能夠體現遵義紅色文化與沙灘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浙大西遷文化學院專業教學特色;如果能夠讓學生、居民和外地旅游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對多彩貴州文化高地建設,對公園省全旅游全面升級換代,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On Named City Road Pavilion of Zunyi University
WU Desheng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 Place name is a valuable cultural business card. ZUNYI University town together with eight uni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XINPU District, ZUNYI Medical College School, ZUNY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UNYI Normal College, Institute of cadre of ZYINYI, GUIZHOU Aerospa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UNYI City personnel and the Olympic Sports Center is the concentration area to promote GE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Ming and spiri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naming of the road pavilions, should reflect the regional geography,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assiness details, should fully embody the ZUNYI YELANG Culture, long march cultur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unique spiritual connot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town,place name,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