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鑫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是越來越難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教材不符合中職學生的特點,教者在教法上沒有充分體現出中職數學的特點,學生對數學不夠重視,等等。中職數學又是一門不可不學的文化課,所以對中職數學的改革就勢在必行了!
文化課專業課改革教學內容教法考核在職業教育教學體系中,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來設置課程。文化基礎課承擔著為專業課教學服務的任務,它要傳授文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敬業愛崗的專業思想、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寫作、口才、運算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專業課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所以,文化基礎課要充分發揮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數學在中職教育中的定位
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文化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功能,是學生學習其他文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它對學生認識數學與自然界、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應用價值,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健康個性的形成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偏弱,學習數學課程的總學時偏短,各種專業對數學的需求千差萬別,學習者對數學學習的心理需求不高,致使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是目前最“難”教學的一門課程,一些教師反映:數學課程不好講,學生基礎差,不愿意學習,而課時有限,越來越少,沒有辦法提升質量。一些學生反映:數學課程不好學、聽不懂、跟不上,許多內容學了也沒有用處,只有放棄,用這些時間學些其他知識。一些專業課老師反映: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用到數學知識時,學生不會計算還得重講,專業課程沒法學。一些差生只能學習簡單操作,素質是高不上去的。一些校長反映:數學課程大量掛科,直接影響學生的畢業率,那是絕對不行的!
二、數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重組數學內容
將教學內容分為三種類型,即基礎的數學、使用的數學、發展的數學是高中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與內容,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內容的銜接,是不同專業,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要學習與掌握的最基本內容(可考慮在2~3學期內學習),意在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實用的數學是在完成基礎的數學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優點方向和專業特點而選學的數學內容,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及專業相關的應用。發展的數學是在完成基礎的數學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學有余力的學生或有意對口升學的學生,拓展、加深的學習的數學內容,意在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進入高一層學歷學習做準備。
(二)教法改革
“教無定法”,各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中職數學的特點非常突出,教者應注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體現在三個原則:一是自主性,注重學生自己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識技能,反對填鴨式的灌輸;二是主動性,代抽象為形象,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實踐性,改變過去數學課“重講授、輕實踐”的弊病,“少講多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從事數學教學任務的教者在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目標過程中要根據專業需求和學生需求分為多種層次,如服務類(烹飪、賓館、導游)、經濟類(財會、商貿)、工科類(機電、機械、計算機)數學課程的目標各有各自的特點和層次區別。這種層次目標單靠對教學內容的簡單劃分和增刪無法體現,而更要靠教學過程的“設計”來加以區分和實現。
(三)考核改革
過去數學課在考核上注重考試的卷面成績,以理論考試來說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也不符合數學課的特點。圍繞著文化課的學習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文化課服務于專業課的考核體系,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變化,考核評估體系也要跟著改革。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1)考核內容更傾斜于技能知識,減少理論考核質量,題型更注重考核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少考死記硬背的內容;(2)改革考核形式,可靈活應用閉卷、開卷、筆試、口試、論文等形式;(3)改革成績評定構成,加大運算、實際應用能力在總評中所占比例,考查內容一律用等級評定。
參考文獻:
[1]姚文蔚,李丹軻.行知論著百篇[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45-218.
[2]徐一冰.中等職業學校“創意數學的課堂教學”[J].職教通訊,2007,(02):50-51.
[3]孔祥富.課改行動計劃引領下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J].職教通訊,2007,(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