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在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逐漸開始對精神生活條件有較高的要求。旅游可以很好的放松我們的心情,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越來越多人利用空余時間去組織旅游,促使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但我國旅游業因為發展過于迅速,使得在旅游行業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尚待解決。我國旅游業經濟管理體制仍需完善,旅游景點的設備相對而言比較落后,相應安全措施不充足,旅游物資沒有其獨特性。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我國旅游業是否走旅游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文章將分析我國旅游業中的不足之處,探索相應解決方案,最終促進我國旅游業健康、循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業經濟也隨之不斷迅速增長。旅游業資源是建立在我國生態環境資源基礎上的,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會對我國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樣,由于旅游景區是單獨劃分的區域,規劃時往往會輕忽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旅游業具有依賴環境和資源的特性,大多數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1]為解決這種尷尬的情況,我國有必要探索對環境保護有利的措施,并建設旅游業循環經濟管理體系,最終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順應我國的科學發展觀策略。
一、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旅游業是為滿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行、食、游、住、購、娛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一系列相關旅游產品與服務為主的復合型產業。[2]現如今,旅游業對各國經濟的發展的作用日益突顯,是全球經濟發展中最有潛力的產業之一,其規模正在持續擴大。為此,我國在旅游業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各個景區的規劃工作在不斷持續更新中,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個地區的人們來進行參觀。我國旅游業游客數在近年來不斷增長,促進了人們的消費,使得國內的市場更具活力。但我國在旅游業發展規劃過程中還在一些認識誤區,對我國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并浪費了一些相關資源。我國大部分人認為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對環境不會造成危害。這導致我國在規劃旅游業時只看到旅游業帶來的利益,往往會忽略與旅游緊密聯系的行業對環境的破壞。旅游業離不開交通、住宿等等相關產業的支持,而對這些附屬設施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均會影響環境的質量。同樣,我國在建設景區時懷有“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觀念,過于看重經濟效益,導致一些自然環境被人為破壞,一些人文景觀無法修復。
二、我國旅游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不完善
旅游業是復合型產業,與其相關的附屬產業比較多,因此其經濟管理具有綜合性,在進行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于涉及的范圍廣,在進行管理工作時沒有足夠的精力對旅游業方方面面分析探索,無法顧及所有影響因素的不利影響。目前,我國旅游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限制了旅游行業管理工作順利進行。[3]對于如此龐大的規劃,需要政府牽頭領導各個相關部門相互配合起來共同建設,這樣可以很好的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提高建設進度,促進了管理工作簡易化?,F階段,我國旅游業各級部門之間的分工還不夠明確,在出現問題時,往往會推來推去,不好尋出相關負責部門。旅游業內部各個產業的協調合作尚待進一步完善,這導致對旅游經濟進行有效管理難以實現。
2.旅游基礎設施落后
在旅游業規劃建設初期,由于我國在旅游業方面投入的資源不足,致使許多自然資源沒有合理的開發利用,景區內部的安全防護設施也沒有達到最高要求,最終將會制約旅游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國部分旅游景區內部的設施使用期限不長,需要定期進行檢查維修,這將浪費旅游業規劃更多的資源。并且,景區內部的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相互間協調性不高,無法做到合理搭配,因此導致這些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同時,由于過度重視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從而輕忽了景區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利于旅游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3.部分旅游景區尚缺特色
我國經濟開放型旅游景區普遍存在產品供需錯位問題。[4]部分景區內部銷售的紀念品比較普通,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大,需要進行個性化設計,使其更加新穎有意義。同樣的,針對旅游發展而在景區里面設置的部分活動讓人感到枯燥無味、興趣乏乏,這些活動缺乏其獨特性的設計內涵,從而無法留住游客主動參加活動。游客數目會因景區缺乏特色而急劇下降,這不利于旅游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現旅游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針
科學發展觀的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應以循環經濟新視野去思考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旅游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5]
1.整合旅游資源,加強政府作用
旅游業是一個大型產業,其涉及到的相關產業非常多,范圍廣大。旅游區內部的資源豐富繁雜,如果不處理好這些資源分配安排問題,會導致許多資源閑置,所以有必要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處理,以期資源利用最大化。我國的旅游建設要遵守相應的政策法規,不得違背各種規范要求。由于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和維護好這些寶貴的財富,促進這些資源可持續性發展,從而引導循環經濟不斷發展。旅游業產業結構非常復雜,如果由政府進行指導監督、協調完善,則將使旅游管理結構更加科學化。由此可見,政府對旅游規劃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2.不斷創新旅游產品
旅游者在對景區的美麗風景進行參觀時,也會關注景區內的各種類型紀念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可以表現本景區的特色具體情況,因此游客會花費錢財購買該產品,以此留作紀念。所以旅游去管理部門要花費一定精力來考慮各種值得推出的產品,要對生產的產品進行不斷創新改造,以期滿足旅客們的心里要求。同時,以循環經濟理念來設計旅游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旅游產品可能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最終能提升旅游產品的可循環利用程度。
3.加快推進環保技術體系建設
旅游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基礎的,傳統的旅游經營模式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不遵守循環經濟理念的,這違背了旅游規劃的宗旨。旅游景區雖然是對原始自然景觀進行了改造,但其目的還存有對自然環境進行更精細保護的韻味,在提供旅客參觀的同時也保護了一些(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歷史古跡。要想實現我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傳統模式將不再使用,我們需要完善這些模式,進行創新設計,最終提出符合環保理念的經營體系。同時,要綜合運用新型環保技術進行污染治理工作,整合這些技術形成環保體系,從而協調處理環境問題,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旅游經濟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反映各國經濟實力具體情況的重要分析指標。旅游經濟情況的變化往往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旅游業會帶動國內的許多行業共同發展,同時也會拉動產品消費,因此對于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旅游業有必要推行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策略,確保資源得到最大利用;同時,要促進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以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貫徹科學發展觀理念,采用可持續發展相關技術,通過這些措施可最終實現旅游業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德智,李楊.循環經濟理念下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J].理論導刊.2010(05):15-23
[2]張丹輝,易豐,王艷麗.循環經濟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56-57
[3]劉德智,李楊.循環經濟理念下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J].理論導刊.2010(05):33-38
[4]潘紅,陳來.安徽省旅游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03):15-17
[5]黃承雷.中國制造類企業循環經濟實施機制與成果績效的實證研究[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6(02):22-27
作者簡介:
李紅忠(1981.2-),男,山東曹縣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地理、旅游、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河南社科規劃辦項目“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2012BJJ001)
(作者單位:河南商丘師范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