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
摘 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淵源,其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有關于宗教的本質、宗教產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會作用、宗教的發展規律以及工人階級對待宗教的態度和原則等幾個方面。這也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結構體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應該正確領會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來指導宗教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真正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032-02
信仰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讓人在物質以外找到生命的落腳點,宗教在信仰的天空中異常閃耀,整個世界,不管是縱觀歷史還是橫觀國外,我們都可以看到宗教的身影。一切的存在都有合理性,那么信仰和信仰之間又有什么樣的對話?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又有什么樣的內涵?a
一、宗教的本質
“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是在異己的外部力量的壓迫下產生并虛幻地反映這種力量的一種信仰和實踐體系,是以信仰超人間力量的社會意識形態為核心的觀念情感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和組織與制度構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1]那么從馬克思主義角度宗教的本質是什么?
第一種認為宗教的本質是一種意識的存在。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提到:“宗教是還沒有獲得自身或已經喪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宗教幻想中的實現,因為人的本質不具有真正的現實性。”通俗地說,宗教就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扭曲的反映,宗教所包含的事物一切都源于人、源于這個客觀存在的世界,宗教中無所不能的神的每一點特征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它的源點,神的虛幻性和合理性都存在著一種符合客觀存在物的某些性質的邏輯性,因此歸根結底宗教就是一種人的意識的存在。
第二種“鴉片說”。宗教是階級統治的有力工具,人們在宗教的控制下甘愿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境地,把幸福寄希望于諸如上帝的寬恕、死后的輪回之上,對今世的遭遇選擇忍受,就如同鴉片,讓人在其控制之下處于虛幻的安慰之中,在精神虛幻的享受中消耗著自己的肉體。然而精神的存在是以肉體的存在為物質基礎的,在宗教世界里人們所遭受的苦難其實都是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所遭受苦難的一種表現,同時人們通過“宗教”這一形式表達對所受苦難的抗議,人們在這種抗議中找到對現實苦難的平衡點,這也是宗教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第三種“異化說”。異化是指主體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動而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然后這個對立面又作為一種外在的異己力量反過來反對主體自身。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遇到不可抵抗的力量時,就會想象出諸如“神”之類的存在來解釋所遇到的事物,這一存在同時又是一種異己的力量,它在一定條件下控制人的認識和活動。要探究宗教的根源,就得到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去調查,因為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們思想中所能反映的事物全都來源于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中。
二、宗教產生和存在的根源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也是來源于社會本身。早期人們因愚昧去信奉宗教,在宗教里找到不可解釋現象的出口,然而愚昧并不是宗教的來源,因為此等愚昧是與人當時所處的社會條件息息相關的。人的認識能力受自然環境、科技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所以在一定的時段內的認識水平是極其有限的,認識水平的有限就會讓人們陷入宗教的禁錮中,此外,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為了保證其統治地位,也會把宗教當作一種麻痹被統治階級的手段或工具。由此可見,宗教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中產生,被當時的統治者加以宣揚利用,成為宗教產生的根據。
階級性是一個國家的本質屬性,只要國家還存在,階級還存在,那么不平等、剝削和壓迫就必然還存在,階級的統治就需要工具來保障,而宗教,這種“鴉片式”的工具絕對是保障統治的一大利器。
三、宗教的社會作用
宗教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存在,它是由與其相對應的生產力、生產關系決定的,它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隨之而不同的。從不同社會階段來看,宗教在共產主義社會前的不同的階段里也扮演著分量或輕或重但不可或缺的角色,宗教也是一種伴隨著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對于其具體作用,我們可以從它所存在的階級社會的不同階級層面來探討。
“階級統治”型的世界本身是一種異化了的人類世界,而宗教作為一種“顛倒了的世界觀”與之相匹配,他一方面為階級統治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又給予被統治階級精神上的撫慰,對于統治階級,宗教無疑是他們在進行階級統治時找到的最經濟、最強有力的工具。
從被統治階級的層面來看,宗教的作用就是精神的鴉片,人們在階級壓迫的現實中信仰宗教就如同一個身體不堪重負的人吸食鴉片一樣,可以找到一種迷幻的快感,雖然為自己的痛苦尋找出口算是一種對痛苦的反抗,但是這樣的反抗不僅不能帶給自身發展,更沒有一點點觸動統治階級的根基,相反,他是統治階級更加理直氣壯地以一種上帝之親的姿態進行更深層次的剝削和壓迫。麻醉是廣大人民從宗教里獲得的唯一寬恕。
四、宗教的發展規律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同樣宗教也是螺旋式向前發展的,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領域,不會把事物看成是一個片面的、靜止的狀態,而是把事物看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有多方面性的一個狀態。因此不能單方面評價宗教是好是壞、是生是死。要研究宗教的發展規律我們就需要把宗教放到具體的社會形態中去。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社會形態中,宗教給人們的無知提供出口,讓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撫慰與滿足,從這一方面來說,宗教是好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宗教的麻醉性使人們放棄暴力反抗,這不利于社會結構的優化,這是宗教不好的一面。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與他所處的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密不可分;階級性是一個國家的本質屬性,而階級性也是宗教生命力的最大動力,然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科技以及人們認知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最終會用武裝斗爭來推翻階級統治,國家會消亡,階級會被粉碎,宗教也會隨之而滅亡,而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一個沒有國家沒有階級的社會,屆時宗教也將不復存在。
總的來說,宗教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部分,它不是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是以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為基礎,當人類處于生產力水平低下、對自然力畏懼的時候產生出宗教這一意識領域的存在,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宗教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形態、發展程度以及發展層次。當人類社會的物質財富得到極大豐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將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階級不復存在、國家不復存在,而宗教也終將不復存在,然而這一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類社會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要想到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能夠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社會必將是一個曲折的、漫長的歷史過程,盡管這一歷史過程是曲折漫長的,但它終究還是會到達,因此宗教也必將消失。
五、工人階級對待宗教的態度和原則
在以共產主義為旗幟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領導階級的工人階級就應該認真貫徹和落實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定性和分析,從歷史的高度把握宗教這一存在的特征和意義,并發揮其先進性,制定出符合社會狀況及宗教發展規律的合理宗教政策。
(一)堅持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對于個人來說是一件私事,因為人們的精神境界發展程度不同,因此人們對宗教的看法和需求也就不同,在現在這個社會各方面發展水平還較低的條件下,應該保證人們宗教信仰的自由。而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就有更高的責任,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它是工人階級最先進分子的集合,因此他應該代表最高的思想覺悟,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在保證人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積極引導人們排除愚昧,走向文明。
(二)從本國實際出發制定宗教政策、開展宗教工作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有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其中藏族地區對佛教的信仰、回族地區對伊斯蘭教的信仰尤為深刻和廣泛。各民族之間文化和信仰的差異也是造成民族間矛盾沖突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對于我們這個地域遼闊、民族大融合的國家來說,處理好宗教工作對我國各民族的安定團結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仍不發達,階級性仍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本質屬性,只不過我們的統治階級是廣大人民群眾,宗教在階級統治中仍是有力的工具,因此在指導宗教政策、開展宗教工作時,我們一定要按規律辦事,不能一味盲目地極力在我國各個地區推行馬克思主義,這與我國各地發展不均衡以及我國整體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不相符,操之過急不僅不會促進國家的安定團結而且還會引發社會的動蕩。
(三)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在馬克思主義本本的指導下不注重聯系實際,在處理宗教問題上處于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應該從法律入手,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一方面合理保障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全面貫徹執行宗教信仰政策;另一方面約束宗教對我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根本性問題的干涉。首先,要運用法律手段來保障宗教信仰政策的實施,任何的個人和組織不得侵犯他人信教的權利,也不得干涉信教人員正當的、合法的日常事務及活動。其次,還要打擊那些以“宗教信仰自由”為借口,實質違反我國憲法和法律的社會危害性活動及其組織,防治不法分子借機進行滲透活動。
(四)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宗教作為一種歷史性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存在,不會因為打擊和回避而消失,因此作為以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更不應該回避宗教問題,而應該在尊重宗教發展規律的前提條件下,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落腳點,結合我國在歷史上處理宗教事務的經驗和教訓,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相適應,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給我們指明的科學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時光,王嵐.宗教學引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