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輝
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扮演法”采用演出的方式組織教學,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角色扮演法”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讓學生走進歷史、體驗歷史、讓課堂煥發活力的有效教學方式。
一、精選劇本,慎創情景
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通過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對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第一印象來看,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如果這第一印象有誤,則會對學生的歷史知識系統的構建造成打擊。所以,劇本的質量尤為重要。
應該如何把握劇本的質量呢,首先,在歷史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劇本的創作,這樣的劇本才是最貼近學生理解,最容易接受的劇本。接下來,在學生的創作中,調選出質量較高的劇本,老師對于劇本進行修改,讓角色扮演的劇本更適合于課堂教學的需要,同時做到對歷史史實的最充分的尊重,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對于情景的創設也要十分謹慎。課堂的角色扮演,只能做到小段的角色扮演,只能展現歷史事件作為突出典型的一段,不可能充分展示整個歷史事件。所以,對于課堂角色扮演,要謹慎的設立情景。通過一定的情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歷史事件的發生,讓學生對歷史事件能夠做出正確的評價。一旦出現情景錯誤,就容易使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產生偏差,對歷史事件的認識產生錯誤,這樣一來反而與教學初衷背道而馳。
二、做足功課,深入探究
角色扮演進行之前,作為教師,要引領學生對于書本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良莠不齊真假難分的歷史事實中對所要進行表演的歷史事件進行探究。通過深入的探究使得學生對所要表演的歷史事件有著更深層次的正確的理解,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角色扮演更加具有深度,更加具有教育意義。
對角色扮演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對于歷史有正確的充分的認識,使得課堂的角色扮演能夠順利地進行,同時,在角色扮演之前對所要表演的歷史事件進行的充分準備,能夠使學生的表演更加豐滿、富有深度,彰顯“角色扮演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活動中的價值。
三、訓練演員,尊重個性
歷史角色的扮演,對學生的表演素質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既然要做角色扮演,就要對角色做充分的闡釋。通過表演的方式闡釋歷史人物,就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演訓練。如何訓練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呢?首先,要讓學生有足夠的勇氣進行扮演,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其次,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敢于在扮演過程中大聲說話,充分的清晰地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信息。再次,要對學生進行肢體動作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的配合,充分的闡釋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對學生之間的表演配合進行指導,使表演內容更加簡單明了,讓角色扮演的對話性更強,表演更具連續性,學生更容易理解。
四、教師指導,善于總結
對于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師要做好指導與總結,在指導與總結之中與學生共同發展。角色扮演的方法固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學生和教師都不是專業的演員,所以對角色扮演所要達到的目的并不是學生的表現力有多強,而是對課堂學習的幫助有多大。所以,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引領與指導作用尤為重要,只有作出正確的指導,才能避免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偏離目標的情況出現。作為教師的引導,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結合多學科的知識,對學生的劇本創作作出指導,使劇本尊重史實,又帶有創新,同時也具有表現力。其次,要選定角色扮演的內容,讓重難點在這種方式下正確的被學生吸收。再次,要對學生的表演作出指導,讓學生能夠正確展現歷史,同時也不至于過分追求表演而忽略歷史。最后,教師要對整個過程做好把控,不能讓角色扮演活動過于娛樂,過程過于混亂,最后失去了教學的目的。
此外,作為教師,在活動后也要善于做出總結,通過歷史角色扮演,總結出歷史知識,升華課本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同時,教師要及時總結學生表演過程中的得與失,并利用這部分學生的優勢,影響、促進其他學生從中學習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綜合知識,同時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