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騰 駱麗暉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是指結合數字化學習環境(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 的簡稱)與移動學習(M-learning:Mobile Learning 的簡稱)的數字移動平臺,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等,將學校的主要信息資源數字化并實現數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溝通傳播方式,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
一、模式介紹
第一步:微課學習。學生課前登錄天云平臺進行微課學習,并完成自學導案。
第二步:小組討論。教師提供問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提出一個問題。
第三步:難點講授。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講解,并整理板書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第四步:鞏固練習。通過適量練習鞏固新授課知識,利用天云微課平臺向學生終端發布練習,教師實時監控每位學生的完成情況,并這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著重分析。
第五步:總結提升。教師組織總結本節新課的知識,學生內化提升。
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以《三角形的分類》為例
環節一:微課學習
1. 教師在天云微課平臺發布微課,以三角形按角分和按邊分的兩種情況向學生介紹三角形的分類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進行微課學習,較為前面地了解本節的知識和脈絡,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暫停思考,對于學困生來說,可以觀看多次直至明白為止。
2. ?學生獨自完成學習自學導案。
設計意圖:在自學導案的完成過程中,強化了學生在看微課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同時起到歸納梳理的作用。
環節二:小組討論
1. 教師利用展示臺板演學生自學導案,學生自行校對。
2. 教師出示討論問題,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一:三角形按角分就只能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嗎?還有沒有其他情況?
問題二: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
問題三:每個小組提出一個問題。
設計意圖:教師講學生在本節的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空間。同時每個小組可以在微課學習過程中或本節課知識點相關的一個問題,符合了個性化教學的特點。
環節三:難點講授
教師針對小組討論內容組織課堂(板書)。
問題一:三角形按角分再沒有其他情況,并利用集合圖的形式表示出三者之間的關系。
問題二:等邊三角形是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問題三:教師解答學生代表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請部分小組的學生針對剛才討論的問題進行回答,對于不同的意見給予關注,循序漸進得出正確的問題結果,同時在黑板上對難點進行板書。
環節四:鞏固練習
1. 學生利用交互白板終端進行三角形(按角分與按邊分)的練習。
2. 完成天云平臺的課堂作業檢測。
設計意圖:第一個練習培養了學生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拖動”功能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第二個題目則是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選擇題設計,教師針對天云平臺統計得出是正確率對部分題目做重點的講解,對于答對率低的學生課后可以多給予幫助。
環節五:總結提升
1. 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學生,還有哪些疑惑或還未解決的問題?
2. 教師根據板書,指引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的知識。
設計意圖:在信息化的課堂中,學生往往會處在比較興奮的狀態,為了避免知識的零散學習,組織學生提出疑惑并歸納本節課的知識,有助于幫助他們理清知識脈絡。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