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華 張偉云
化妝品化學是我校化妝品營銷與使用技術專業的必修課。課程開設四年來,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無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特點的教材可用。以往的教材因版本低、理論性強,教材內容與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符;二是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對專業性強、純理論的知識點理解有很大難度,實際教學中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積極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精神,結合化妝品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特點,筆者自從教以來積極在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上進行改革嘗試,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 調整部分教學內容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教學內容上始終遵循注重把握教學內容定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教學內容的連貫性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合理分配各章節學時并積極調整教學內容。
1 合理分配各章節學時
根據教學要求和課程標準,對于重要的、難理解的章節增加學時,對于簡單易懂、不要求掌握的章節減少學時。如加大了“緒論”“油脂和蠟”章節的學時,減少了“膠合劑”“營養劑”章節的學時等。
加大緒論章節的學時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緒論是課程的綱,內容貫穿于全課程。通過學習緒論,學生就能大致把握課程的主體內容,將來學習各章節時才能有的放矢;二是緒論章節是學生接觸該課程的第一課,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要讓學生對課程感興趣,第一課至關重要[1]。
2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重點考慮是否與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相適應,對于理論性強而將來在實際工作中又很少用到的內容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對重要章節可適當擴展部分內容使學生加深理解。如表面活性劑理論基礎章節中影響臨界膠束濃度的因素、影響增溶作用的因素等內容涉及理論性較強的物理化學知識,課堂上可不做要求;口腔衛生用品的相關內容在學生未來工作中用到的機會較少,這部分內容不在課堂上講授。
二 力求教學形式多樣化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達到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對于化妝品化學這種較新的課程尤其需要教師大膽創新,不斷學習,努力豐富教學形式,以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與學生有效互動的能力。
1 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化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給互動式教學提供了條件和機會[2]。多媒體技術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能把信息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使傳統呆板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多彩,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在制作課件時,為避免理論知識講解過于枯燥乏味,加入了大量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圖片,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這樣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遠遠超過傳統意義的錄像、電視、幻燈等視聽形象化手段的組合,形成了一種圖文并茂,人體交互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使其在教學中越來越發揮著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作用[4]。
2 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互動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參與到生活中與化妝品化學相關的問題,可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在教學中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創造力的重要環節。比如,在講解動植物油脂部分有關酸敗這個常見的加成反應時,和學生互動“關于化妝品變質”的話題,讓學生解釋開蓋后的化妝品保質期大大縮短的原因,從而加深對加成反應知識點的理解。
3 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是利用典型案例作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5]。它的優勢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案例介紹、案例剖析、參考文獻的查閱、收集整理資料以及思考問題的講解,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一個較系統的理解,加深記憶,有利于將理論用于實踐中[6]。比如防曬劑章節,由熱門微博中明星的一張臉部被曬黑作為案例,說明生活中防曬的重要性,針對他采取的防曬措施是否有效,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找到答案。
案例式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是培養學生綜合概括分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和途徑[7]。
4 充分利用已有物品作為教具
化妝品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實驗室或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物品為教具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比如講授礦物油脂章節時,將凡士林帶進課堂,使學生對礦物油脂的顏色、形態、氣味有直觀認識。
5 引入“自學+總結”或者“討論+總結”的教學模式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講解部分章節時嘗試采用“討論+總結”的教學模式。比如,對于“膠粘劑”章節,教師可以首先介紹什么是膠粘劑,膠粘劑的作用和分類等基本概念,然后針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10分鐘,最后針對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并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在一問一答的解析過程中,使學生清楚需要掌握的知識,最后再由教師對該章節知識點進行梳理、小結。
6 巧設貼近生活的課后習題
考慮到教材中無任何相關習題,而課后習題對學生鞏固知識點、解釋生活現象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可通過巧設貼近生活的課后習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消除學生畏懼課后習題的心理。比如在表面活性劑章節,可布置給學生作業:請指出自用化妝品或護膚品中含表面活性劑的成分名稱。通過該習題不僅能考察學生對表面活性劑的分類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能滿足學生利用化妝品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問題的成就感。從作業反饋情況看,學生對做此類習題的積極性高,作業完成情況也較好。
7 學習方法的引導
針對部分學生反映有些知識點較難理解的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前后知識點貫穿講解,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比如在講解色素章節中鈦白粉原料時,不僅要說明鈦白粉原料在色素章節中的用途、組成等知識點,還可將鈦白粉原料的作用拓展至防曬劑及香粉類化妝品等相關章節,說明其還可作為物理防曬劑以及在香粉類化妝品中能起到遮瑕作用。這樣引導學生不斷總結梳理,知識點自然就融會貫通了。
三 合理設計實驗內容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不僅能驗證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抽象思維能力,總結表達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態度[8]。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實驗教學對學生認知和發展具有促進的功能,在促進學生認知結構轉化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實驗教學不僅是為學生學習理論提供感性材料,為理解疑難概念鋪設臺階,而且是整個學習的一部分,與理論教學密不可分[9]。
雖然教材中沒有實驗設置的相關內容,但對于實用性很強的化妝品化學課程的學習,合理設置一定數量讓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校實驗室現有條件設置了五個實驗:化妝水的配制、清潔皂的配制、膏霜類制品的配制、乳液類制品的配制和洗發香波的配制。在設計實驗時遵循以下原則[10]。
第一,實驗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利于增強學生完成實驗的信心;第二,將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體現實驗的實用性。
個別實驗采用了設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引入有助于促使學生廣泛查閱科學論文資料,主動尋找整合資料以獲得最佳設計方案,激發其創造性[11]。實驗過程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對于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可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對于實驗配制的化妝品讓學生自己試用,并且嘗試用所學知識分析所配制的化妝品成分。
期末對該課程的不記名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重要的理論知識基本掌握,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選購和使用化妝品中,對實驗課的設置也基本滿意,教改效果初顯。
化妝品化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除了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外,還要結合該課程的教學反饋意見以及課程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邢占芬, 成洪達.醫學高職文科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26).
[2]王衛.基礎化學原理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化學,2011(08).
[3]朱小芹.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7,13(2):77-78.
[4]王利江,王宏偉,高大昕,等. 淺談多媒體化學教學的優勢[J].承德醫學院學報, 2008,25(3).
[5]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30.
[6]張明昶, 麻秀萍, 徐文芬, 等.中藥制劑分析案例教學的探索[J]. 藥學教育,2011,27(3):42-44
[7]劉吟, 程亞倩, 黃兆信.高師化學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06).
[8]湯洪敏.案例式教學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教育文化論壇, 2010(5).
[9]楊治偉,劉翠娟,張宇,等.高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 2007(2).
[10]董微. TBL教學模式在醫學類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 2013(7).
[11]周林,盧珊.高等化學實驗教學創新初探[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