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林 涂明求
筆者認為,要搞好高校的寫作課教學,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即重視經典閱讀,把握技巧方法,這是搞好寫作課教學的起始點;教師創作示范,樹立教學自信,這是搞好寫作課教學的支撐點;學生大膽實踐,進行有效訓練,這是搞好寫作課教學的生長點;注重交流平臺建設,重視學生成果展示,切實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搞好寫作教學的落腳點。抓好了這四個“點”,寫作課教學的核心東西基本上就算把握住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 重視經典閱讀,把握技巧方法
下面以文學類體裁的寫作問題為例。學生在一篇散文、記敘文或短篇小說的習作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采取分項訓練、各個擊破的辦法。如標點符號使用的準確性問題,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問題,都可以通過對經典文本的閱讀鑒賞獲得啟發。
先說標點符號使用問題。可能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但標點符號的使用問題的確普遍存在,不容忽視。很多同學在寫作時主要就會使用逗號、句號、冒號、感嘆號、引號等,有時還會用錯,其他標點符號很少使用,造成語意表達上的單調、沉悶。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求大家閱讀鑒賞魯迅的小說《故鄉》。對《故鄉》的解讀,當然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但我們集中關注和學習的是小說中標點符號的用法。如小說插入了少年閏土的故事后,又回到現實中來,因母親提起了他,“我”兒時的記憶,忽然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于是“我”應聲說:“這好極!他,——怎樣?……”這幾句話一共只有六個字,卻用了感嘆號,逗號,破折號,問號,省略號,這些密集使用的標點符號似乎承載了較文字表達更豐富的內涵,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閱讀討論,大家認識到標點符號使用的妙處后,再進行寫人或寫事的片段訓練,集中解決標點符號的使用問題。
再如語言表達問題。不少同學的語言表達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不通順,意思表達不明確;有的喜歡寫長句子,拖泥帶水,表達不簡潔;有的濫用修辭,看起來華麗無比,實則華而不實。如何糾正這些問題,訓練學生寫通暢、簡潔、凝練的句子,是寫作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是個很好的學習范例。且看小說結尾的描寫:
這個片段是寫小英子和明海這對少男少女劃船到蘆花蕩的深處幽會、親熱的段落,通過外在景物描寫傳達對純潔的自然之愛的贊賞之情。文字簡潔明快,空靈蘊藉,充盈著詩的韻律和美感。教師可帶領學生認真閱讀品味,然后請大家就文字表達方面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經常學習、操練這種表達方式,學生的進步會很快的。
二 教師創作示范,樹立教學自信
一個不會武功的拳師是不可能教出好的徒弟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寫作課教學當然不能滿足于教學生閱讀鑒賞,滿足于教師條清理析的講解,頭頭是道的分析,教師自己應該敢于試水,讓作品說話,樹立教學自信。寫作課教學,要想教得好,讓學生相信你,支持你,教師自己必須懂得創作,且要有正式發表的創作成果拿出來,取信于學生。所以,筆耕不輟,不斷發表作品是一個寫作課教師必須要練就的基本功。
我們的寫作課教學之所以課堂氛圍較好,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這與我們自己經常筆耕且有一定量的創作成果發表有關。因為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來談,這樣的例子更有說服力。例如在談詩歌創作時就舉了我們自己創作的案例。組詩《雙子葉》[1]是筆者在平時的生活中將一些偶發的感想形諸筆墨,積累整理而成的,這說明寫作不是靠一時興起,而是在平時就要做個有心人,勤思考,常動筆。如《醉》:一口口啜著/清涼的秋色/到最后/大大小小端莊的樹們竟然全醉得/酡顏且婆娑。這首小詩抓住了面對清涼秋色時的瞬間感受,突出了自己的主觀臆想,將一般人醉酒時的情態、體驗對象化,所以“啜著”清涼的夜色時,樹們也醉得“酡顏且婆娑”了。詩歌寫作要注重感受體驗,注重語言表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雙子葉》只有兩句:一片是我/一片是你。這個“你”“我”究竟是誰,就看讀者怎么理解了,可以是夫妻,可以是戀人,可以是父子兄弟,可以是親密無間的朋友。這是來自心靈的對普通物象的感悟。
在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結合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談就更有說服力。譬如在講論文選題時,大多數同學都覺得困難,不知選什么好,好像可寫的論文題目都被人家寫完了,已沒有什么可選擇的了。對此,我們認為還是要從閱讀出發,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拓展思路。如關于“網絡文學”的相關論文就非常多,意見似乎都不統一,說明這是個爭鳴性的論題。有人認為,網絡文學有三種形態,即上網文學、網上文學、網話文學;有人認為,網絡文學具有“自由性”“大眾性”“游戲性”等特征;有人認為,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網絡文學是人類文學發展史上的第三種形態,是數字媒介延伸的一個新的文學歷史節點,等等。筆者在檢索、閱讀這些論文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網絡主要從技術層面改變了文學的書寫和傳播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文學什么。所謂“網絡文學”,充其量不過是一些網絡寫手和理論家們一廂情愿構筑的讓他們能進能出的理想“小菜園”。[2]這說明,論文寫作不是沒有選題,而是要去發現,在閱讀中發現,發現問題后再作深入思考,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地進行論證。
三 學生實踐訓練,教師評改指導
要想學會游泳,你就必須經常下水去游。學生要真正學會寫作,光有經典作品鑒賞,教師創作示范引導肯定是不夠的,學生自己必須去實踐,去寫作。對學生提交的作業,教師必須花時間作認真修改、評價,這樣,他們對自己作品的優缺點就會做到心中有數,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里再舉一個難度相對大點的學術論文寫作的例子。學術論文寫作應該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而且教師的理論講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學術論文寫作對于學生來講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關于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選題的原則和方法,文獻資料的檢索搜集,論文寫作的格式要求等內容都需要教師作詳細的交代,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才可以通過糾正習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使學生會做論文。當然,學生作業練習的題目、內容都是由他們自主選擇的,一般是就自己感興趣的論題寫篇規范的學術小論文,給的時間也較長,因為要牽涉到查找資料,有時可能涉及必要的調研,留給較長時間的目的就是希望完成得更好些。但通過作業完成情況來看,不少同學做得不理想,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個同學提交的論文,題目叫《小人物的國家想象——以網絡穿越歷史小說為例》。就文章題目來看還可以,有問題意識,論述對象具體,角度明確,但摘要、關鍵詞、論文主體內容和參考文獻等均有問題。其實這方面的理論知識都講過了,論文的格式規范要求也強調了,但問題還是存在,說明學術寫作課教學,講練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這篇文章究竟存在哪些具體問題呢?摘要方面,在摘要中加注了,這是不符合學術規范的;把摘要寫得像引言,且分段了,這也不符合規范要求。在關鍵詞方面,犯的錯誤更帶有普遍性。關鍵詞不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精神,不夠全面,專業性不強,將一些泛意詞如“方法”“歷史”等也做了關鍵詞,這顯然是不符合學術規范的。在正文內容方面,結構不清楚,敘述小說內容文字太多,議論文字太少,論證邏輯不嚴密,同時句子表達不清晰、不簡潔的問題也同樣存在。通過寫作者自找問題,同學們幫助發現問題,教師評價修正問題,將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起來,收效是十分明顯的。
四 建設寫作交流平臺,重視學生成果展示
根據我們的經驗,寫作課給學生布置的諸多練習不能僅僅當作練習,練完后就了事,而應盡量將學生作業轉變為學生作品。當作業通過修改完善成了作品后,就該有個展示的平臺,這是對學生成果的尊重和肯定,是使學生確立寫作自信的有效手段。以下交流平臺建設是我們實踐和努力的方向。
1 QQ群交流空間
這主要是將學生作品上傳到班級QQ交流空間,大家可以互相欣賞、品評對方的作品,既可以指出其優點,也可以指出其不足,互相砥礪,共同提高。為了保證這種交流的有效性和有序性,指導教師必須進入這個空間,進行整體把控,及時扶正糾偏。
2 班刊、校刊發表
將文字變成鉛字,聞著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文字稿,每個人都會有種成就感,滿足感。這不是紙媒崇拜,而是人類固有的閱讀經驗使然。教師可將一些寫得較成熟的作品推薦到班刊、校刊甚至更高級別的刊物發表,將創作成果固定下來以致永恒,這是誰都樂意看到的結果。
3 組織不同等級的比賽
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興趣,比賽是個很好的激勵方法。可適當開展或參加一些創作方面的比賽,通過評獎和證書發放,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4 作品結集出版
將一些符合質量標準的作品結集出版,這既是對學生創作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教師辛苦工作的認可,同時,結集出版的作品可作為寫作課教學的案例資源而長久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涂明求.雙子葉[J].北方文學,2012(8).
[2]張登林.“網絡文學”:命名的草率與內涵的無區別性[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