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俊 朱哲
摘 要: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高?;鶎狱h組織是把握高校教師和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陣地,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對黨建思想工作效果至關重要。以新疆塔里木大學為例,分析和比較了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兩種模式,提出了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途徑。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型
中圖分類號:D26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173-02
引言
鄧小平曾深刻地指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于黨?!蓖瑯?,高校能否真正完成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務,關鍵也在于黨。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高校黨組織是高等學校的政治核心。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對于適應高校和黨建工作新形勢新任務,對于增強黨的工作影響力、鞏固黨在高校的執政基礎,對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建設創新型黨組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1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種社會思潮對我國各級高校的影響越來越直接,社會的各種變化在我國各級高校的反映越來越迅速,高校師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如何利用黨的思想和理論來引導高校師生的思想活動,是當前高校亟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高校黨的建設特別是院系基層黨組織是把握時代潮流和方向的第一環節,只有切實加強高?;鶎狱h組織建設,才能進一步凝聚人心,統一思想,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使高等學校真正成為科教興國的強大生力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尤其是我們面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更需要以改革創新精神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現有的高校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模式研究
根據管理學原理的組織理論,可將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途徑大致劃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一)模式一:自組織型(組織內部整合創新)
1.模式解析。該模式主要通過黨組織自身的力量來完成組織建設,主要表現為: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該模式下,黨組織通過組織內部架構調整、思維方式調整、工作方式調整等等,達到增強組織黨性修養、增強組織凝聚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該模式的特點可總結為:自我組織、自我批評、自我調整、自我提高。
具體的活動包括: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個人自查、政治理論學習、專題研討會、技能大賽等。
2.模式案例。比如塔里木大學黨委組織部主導的學習型、創新型黨組織創建活動,設定的具體思路為:
第一步:領導表率主動參與——解決好“誰主導”問題。具體內容:1)領導班子率先垂范。2)黨政工團形成合力。第二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解決好“做什么”問題。具體內容:1)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增強黨員黨性修養。2)加強素質技能學習,提高工作效率水平。3)加強工作實踐學習,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三步:虛實結合統分互補——解決好“怎么做”問題。具體內容:1)將集中學習與個人學習有機結合。2)圍繞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教育。3)交流互動式推進學習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
(二)模式二:聯盟型(組織間聯盟創新)
1.模式解析。該模式主要通過黨組織之間的結對活動來完成組織建設。主要表現為:互學習、他組織、共進步。該模式下,黨組織內部架構一般不進行調整,而是通過調整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等,達到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該模式下學習到的東西還需要通過環境的檢驗才能夠達到適應和進步的目的。
該模式下根據黨組織規模或實力的大小,可分為兩種形式。
第一種:同種組織大與小、強與弱結對幫扶。
該種形式下實現:強弱結對幫扶。由于能區分出強弱對比,弱的一方容易獲得更多有形的利益促進其更快進步,對于強的一方可以體驗基層、改變作風,帶來無形的利益。
這種形式更適合經濟領域的組織共建和具有上下級關系的組織的共建。
第二種:不同組織同級結對交流共建。
結對共建的兩個組織分屬不同領域,工作對象、內容和性質均有所不同。這種結對共建方式有利于相互激發靈感容易協同創新、適合社會領域組織。
2.模式案例。第一種:同種組織大與小、強與弱結對幫扶。比如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推出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民活動,各區縣推出的駐村干部幫扶活動,還有領導干部基層聯絡點活動等。以及“強村帶弱村”、“特色村帶一般村”等活動。
第二種:不同組織同級結對交流共建。我院與塔門監獄、花橋監獄等監區幫教活動;由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揮部共同舉辦的以“江蘇·伊犁共建美好家庭”為主題的家庭結對共建聯誼活動,以及部分城市進行的“村企聯誼,結對共建”等活動。
(三)混合型
大多數基層黨組織選擇的是以上兩種的結合。這種模式既要求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又主張向其他組織學習借鑒。該模式下,對于組織建設比較健全、制度完備的黨組織,更偏向于從組織外部汲取營養;而對于組織建設不健全、制度不完備的黨組織,則偏向于加強自身建設。此種類型黨組織案例較多,不予舉例。
三、塔里木大學現有的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模式研究
塔里木大學黨委組織部2014年下發了關于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的實施意見,各個學院結合本院實際選擇適合自身的創建模式,從各院創建活動實施情況來看,大多都選擇了混合型創建模式?,F僅以經管院和水建院為例介紹我校的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模式。
(一)經濟與管理學院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模式(偏聯盟型)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現有四個基層教工黨支部、四個基層學生支部,各支部組織健全,接受院黨委的領導。
聯盟表現:(1)支部層面:黨委活動與支部活動結合,支部聯合活動與支部個別活動相結合,學生黨支部與教工黨支部結合,學生黨員與教師黨員結對,教師黨員與困難學生結對幫扶。(2)學院黨委組織層面:學院與監區聯誼幫教、監區警示教育等。
自組織表現: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教工支部黨員組織生活會,黨委層面黨建工作研討會、基層支部工作考核、微型黨課、發展黨員等活動。
(二)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為例(偏自組織型)
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設有1個教工支部,3個學生黨支部,各支部組織健全,接受院黨委的領導。
聯盟表現:黨委活動與支部活動結合,教工支部和學生支部結對,學生支部委員由教工黨員擔任。
自組織表現:教工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均由非領導干部黨員擔任,接受院黨委領導,支部獨自開展各種活動,接收學院黨委考核指導;開展的活動主要有: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教工支部黨員民主生活會,黨員素質拓展、讀書活動等。
四、高校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途徑選擇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高校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保障機制
不管是偏自組織型的黨組織還是偏它組織型的高?;鶎狱h組織,都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院(系)黨總支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格局,推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形成以學校黨委、院(系)黨委(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創的黨建工作格局,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建立創新型基層黨支部考核和激勵機制
持續推進高校創新型黨組織建設,僅僅依靠基層組織“自律”是不夠的,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是高校規范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保障。高校創新型黨組織創建活動需要建立與基層黨組織相適宜的考評機制,要把整體工作、目標和任務細化、具體化和量化??荚u和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確定評價原則和評價標準,然后將評價標準細化為若干項目,再進一步將項目內容細化為若干可數量化的指標,按照確定好的指標體系對基層黨支部進行定期考核,對考核優秀的支部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激勵,對考核末尾的基層支部主要負責人進行談話指導。在指定考核評價標準時,評價內容和評價評分上,自組織型黨組織和聯盟型黨組織要有所區分,還要根據建設情況對內容和分值進行適當調整。
(三)結合基層組織自身實際,創新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
高校職能在于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人才培養,高校黨建工作的深度實踐和創新,要與其職能相結合,要體現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工作的主戰場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都要體現出自身特色。將日常開展的黨建理論學習、優秀黨員評選、優秀黨日活動評選與師德師風先進個人評選、工作成果展示等結合起來,將基層組織之間黨建動態交流、動態評議等活動形式與教學科研服務業績展示交流結合起來,將教工支部與學生支部組織建設活動與服務學生、培養人才工作結合起來,促進教師黨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促進學生黨員從思想和學習上更快進步。緊緊圍繞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黨員師生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基層黨支部組織創建工作與高校教育職能的結合,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人才培養等工作的持續推進,達到“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秦東方,張志娟,王云海.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運行機制創新研究述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
[2]李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高校黨建工作[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3]張林子.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與形式創新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3).
[4]郝云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J].學理論,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