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奇芳
【摘 要】廣播電視編導教育在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成績喜人卻也出現一系列問題。文章以山西省高校為例分析了當下此類專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并提出建構實踐教學特色模式,加大投資設備及場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對策,以推動山西省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實踐教學 問題 對策
廣播電視編導教育在近年呈現迅猛發展的趨勢,全國各大高校都在積極開辦此專業,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無論是專業院校還是綜合院校、理工院校,可謂遍地開花。全國各地招生人數日益增加,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規模之大、生源之多,令人驚訝。在成績喜人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下面以山西省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來管中窺豹,探析當下實踐教學的優劣。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招生數量的增加給實踐教學質量帶來影響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教學經過近些年的積累,已經建立并且形成從專業指導思想、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到知識架構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各高校教學目標在理論上大體一致。拿山西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的人才培養方案來說,本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創作、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較高的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能夠在廣播電視新聞機構及其他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編輯、制作、撰稿、音響設計等以及宣傳、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力圖達到所要求的目標,但其實并不能完全做到。一是學生數量大幅增多,而專業課硬件投入有限。電視文藝節目編導、紀錄片導演、電視欄目策劃等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學生使用設備數量有限。實踐課程基本是分組創作,學生總人數多,每小組人數就多,導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學習態度端正、積極創作的學生投入大量精力,而懶惰的學生可能根本不上手操作,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學生數量增多,而市場需求卻相對過剩,從而形成矛盾。高校招生人數增加,而實際工作崗位數量沒有變化,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競爭愈加激烈。三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影視與傳媒行業發展迅速,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在大一階段,學習同樣的公共課、基礎課,基本沒有差距,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大二開始逐漸增加專業課程,學生水平開始出現差距,大三幾乎全部的專業課都開設了,并增加大量的創作課,一部分學生表現出了動手能力弱的現象,開始出現兩極分化,優秀的學生信心更強,有更大的進步,相對弱的學生慢慢失去自信,創作能力下降。
按照教育部規定,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具有大學教育的通用性,更需加強專業實踐的能力培養。當前各高校招生數量的增加,某種程度上會對實踐教學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二)教學理念、師資水平等滯后于一線創作的發展速度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的是有創意、有思想、能操作、具備基本的文學底蘊的人才,是有較強應用技能的創造性人才。此專業屬于藝術類范疇,區別于理工科和文科的人才培養方式,因此,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師資水平都要緊跟一線發展,但現實是一線的變革和科技以飛快的速度在發展和更新,而學生使用設備遠遠落后于一線,再加上學生人數增加,實踐機會有限,創作數量受限,這成為當下一個嚴峻的問題。尤其近年新媒體發展迅速,手機電視、手機廣播、移動電視等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改革我們的教育相對滯后,導致人才培養和時代需求出現脫節。
廣播電視編導需要文學、藝術、技術相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單一的技術人才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而想象力、創造力恰恰是文學、藝術綜合培養的,有效的學科結合才是關鍵。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多是文科出身,影視理論需要加強,創作實踐相對缺乏,容易導致照本宣科。因為缺乏一線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不得不聘請一線的編導或記者擔任專業課教師,但同樣也出現不足,雖然實踐經驗和體會彌補了教學內容的不足,但缺乏理論的系統性和條理性,致使他們的經驗很難上升到理論的層面,無法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半p師型”教師數量少,但承擔著大量的學生創作指導,有力不從心之感,這是教學中比較明顯的問題。尤其在電視文藝節目編導、紀錄片創作、影視劇導演等課程中的實踐創作,基本5人一個小組,采用大班授課,完全無法跟進每個小組,無法在實踐教學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針對以上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來辦學,應該更多地注重對人的培養,對人才質量的提高。藝術院校的教育和普通院校一樣是通識教育,但同時也是專業素養的培訓與錘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技能的培養刻不容緩,個性化的教學亟待實施,應當采取一系列的對策來完善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技能。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對策
(一)建構廣播電視編導實踐教學的特色模式,夯實基礎,提升技能加強
該專業是設備、經費投入需求量很大的專業,一方面要依靠學校的大力支持,加大;另一方面要圍繞特點夯實文學、影視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學方面,要探究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轉化,要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實踐的技能、技巧更加專業化。實踐創作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尤其是創作課程,只有了解并理解類型創作的基本類型、特點、方法,才有可能在實踐的時候善加利用。在了解了教學方面的共性之后,也要了解自身的特點以及個性,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創造型的編導人才。
(二)加大投入實踐設備及場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條件及場所,這是培養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基本的落腳點,這些配套設施需要學校大力支持與配合,以使學生發揮創造性才能。學校作為教學單位,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條件和實踐場所,這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才有創作的場地及設備,從而創作出相應的作品。這也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型個性。藝術創作追求獨一無二,要在最大限度發揮教學功能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使用精良的設備創造出不一樣的作品。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的能量得到最大化發揮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的品德、素養、實踐、技能等各方面素質都是保障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因素。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所謂“名師出高徒”,教師必須先要把自身修煉成“名師”的。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名師”,但至少在教學中,教師要有這樣的信念及追求。教育工作是個良心活,教師需要嚴格規范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尤其在理論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同時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否則自己一知半解、不會創作,如何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創作呢?一線教師要腳踏實地地把自己培養成為能“文”能“武”的將帥之才,這是決定專業與教學的發展水平和質量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帶領學生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實踐創作向前發展。
我國影視、傳媒教育已有多年歷史,尤其在近些年有了巨大的發展,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是成為新興的熱門專業,但是越是熱門,教育工作者越要冷靜,要客觀地看待專業的發展,客觀地評估專業的建設,客觀地思考自身的問題,這才是推動廣播電視編導進一步發展的關鍵。不能盲目自信,當然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在山西省內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建設與發展中,山西傳媒學院做得比較到位,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亟待改正。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創新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編導人才是其基本目標,也是最高目標,我們要不斷加強理論指導實踐,全面創新教學,為推動山西省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陶俊偉. 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探析[J].廣西教育,2013(47) .
[2]張合斌. 博客在《網絡與傳播》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 .
[3]孫志隆. 地方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文教資料,2012(08).